2025年第二十届特种加工学术会议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0-31 ~ 2025-11-02
举办场地:潮漫凯瑞国际酒店taptap下载官服登入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朱荻
会议介绍

第二十届特种加工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武汉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我国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家发表主旨演讲和大会报告,并就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增材制造、超声加工等特种加工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学术研究成果、装备开发信息、工程应用案例等进行广泛分享与交流。

热诚欢迎全国特种加工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工程应用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及科技人员踊跃参会。

会议主题

融合新科技 智造新未来

组织机构

会议主席:

朱 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会议副主席:

姜 澜 北京理工大学

史玉升 华中科技大学

吴 强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学术委员会:

主 任:姜 澜

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

史玉升 白基成 曲宁松 刘永红 李涤尘

肖荣诗 吴 强 张文武 张德远 陈远龙

赵万生 姚建华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乌日开西·艾依提 申 坤 冯爱新 刘 新

刘志东 刘其斌 江开勇 闫春泽 许金凯

李 勇 杨晓冬 吴文征 吴让大 吴勇波

余祖元 宋国新 张永康 张志辉 张宝华

张勤河 林 峰 林 鑫 林洁琼 明平美

金朝龙 周建忠 庞桂兵 胡永祥 祝锡晶

贺健康 顾冬冬 徐正扬 郭建梅 董志刚

傅玉灿 傅军英 鲁金忠 魏青松

组织委员会:

主 任:徐均良

副主任:宋 波 王 应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迪 王玉峰 王健健 文世峰 卢明明

朱红钢 刘 凯 刘 洁 刘 嘉 纪仁杰

李晓炜 李朝将 杨立军 吴甲民 宋金龙

张 昆 张勤俭 张群莉 陈晓磊 周 燕

周志凯 赵永华 耿大喜 顾 琳 唐 霖

黄 婷 曹 毅 董 行 韩 伟 谢小柱

会议秘书处:

蔡 超 刘 洁 韩昌骏 朱 伟

聂成艳 马中月 吴 悦 王晓娟

学术交流范围

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增材制造、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等离子体加工、磁磨料加工、水射流加工、微纳特种加工、复合特种加工。

部分报告专家

朱 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 澜 北京理工大学

孙世刚 厦门大学

华 林 武汉理工大学

史玉升 华中科技大学

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

赵万生 上海交通大学

张德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曲宁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晓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 强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张文武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汪 祥 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王福德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

刘其斌 贵州大学

董志刚 大连理工大学

詹东平 厦门大学

苏 彬 华中科技大学

梁庆宣 西安交通大学

毕贵军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刘志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 昆 同济大学

王 梁 浙江工业大学

张建国 华中科技大学

李 坤 重庆大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特种加工研究现状

一、技术分类与核心进展

电火花加工(EDM)

技术突破:纳秒级脉冲电源技术使加工精度提升至±1μm,表面粗糙度Ra值降至0.1μm以下。例如,在手机摄像头支架微孔加工中,良品率从60%提升至95%。

智能化升级:五轴联动电火花成型机配合CCD视觉定位和自适应控制系统,可自动补偿电极损耗,加工复杂曲面涡轮叶片电极的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形状误差不超过0.02mm。

局限性:仅能加工导电材料,加工速度受限于放电频率(最高约100kHz),批量生产效率低于传统切削。

激光加工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飞秒激光器实现“冷加工”,在玻璃、蓝宝石等脆性材料上加工3D曲面槽时边缘无崩裂,单晶硅片微流道刻蚀深度精度达50nm。

效率提升:芯片封装厂用飞秒激光切割0.1mm厚晶圆,速度比传统砂轮快3倍,且避免芯片报废。

成本挑战:超短脉冲激光器设备成本高达数百万元,对光束质量、光路稳定性要求极高,环境温度波动0.5℃即可能导致光束聚焦偏移。

超声加工

复合能量场应用: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技术通过工具头振动与放电协同作用,解决传统电火花“排屑难”问题,加工氮化硅陶瓷深孔(直径2mm,深度50mm)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孔壁粗糙度Ra值从0.8μm降至0.4μm。

硬脆材料加工优势:在氧化锆陶瓷义齿内冠加工中,超声加工可避免传统刀具崩边问题,实现光滑表面。

电化学加工

微尺度加工突破:采用脉冲电源(脉宽1-100μs)和微细工具电极(直径0.01-0.1mm),可加工宽度10μm、深度100μm的微槽,以及直径5μm的微孔。某航发企业用此技术制造燃油喷嘴微喷孔,孔型一致性提升50%,解决“喷油不均”问题。

局限性:电解液腐蚀性强,设备维护成本高;加工间隙(0.01-0.5mm)难以精确控制,尺寸精度受电场分布均匀性限制。

二、行业趋势与挑战

智能化与自动化

AI与物联网应用:通过传感器采集放电间隙电压、激光功率波动等参数,建立“加工状态-质量结果”预测模型。某智能电火花机床对比传统设备,良品率从85%提升至92%,参数调整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分钟。

数字孪生技术:未来或可在虚拟空间中“预演”加工过程,提前优化参数、预测缺陷。

绿色化发展

环保材料与工艺:电火花加工采用水基工作液替代煤油基,激光加工配备废气处理系统,电化学加工开发低污染电解液。

政策驱动: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特种加工技术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型。

复合化与跨学科融合

技术复合: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结合激光高能量密度与电弧稳定性,在航空航天轻量化材料连接中展现优势;搅拌摩擦焊技术突破传统熔焊缺陷,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度、低变形焊接。

领域交叉: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融合,开发个性化植入物激光加工技术;与新能源领域结合,助力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器件研发。

三、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

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驱动:2023年中国特种加工市场规模达数十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搅拌摩擦焊设备市场扩容,医疗器械微细加工技术带动激光微加工设备需求。

区域市场分化:北美市场专注精密产品制造,欧洲市场重视环境可持续性,亚洲市场(中国、日本、印度)引领全球增长。

企业竞争格局

头部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由少数大型企业主导,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质量控制建立壁垒。例如,某企业自主研发的搅拌摩擦焊设备实现铝、镁、钛异种材料高强度连接,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小企业差异化竞争:聚焦细分领域或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某企业通过超大焊深技术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国产企业在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加工刀具等领域逐步替代进口,通过成本优势和定制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

四、现存问题与突破方向

技术瓶颈

产品同质化: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技术依赖进口,国内产品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

工艺稳定性不足:部分特种加工机理尚不明确,工艺参数选择和加工过程稳定性需提升。

环保与成本压力

污染控制:电火花加工废液、激光加工废气若排放不当,会污染环境。

设备投资高:超短脉冲激光器、高精度电化学加工设备成本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标准化与政策支持

行业标准缺失:缺乏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政策针对性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特种加工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航空航天领域

高温合金构件加工

应用技术: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

案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镍基高温合金,传统切削易导致刀具磨损和热变形。电火花成型机可加工复杂冷却气膜孔,孔径精度达±0.01mm,表面粗糙度Ra≤0.8μm;激光打孔技术则用于微小冷却孔(直径0.3-0.5mm)的快速成型。

轻量化结构制造

应用技术:搅拌摩擦焊(FSW)、超声加工

案例:飞机机身蒙皮与桁条的连接采用搅拌摩擦焊,实现铝锂合金的高强度、低变形焊接,接头疲劳强度提升30%;超声振动辅助钻削技术可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避免分层和毛刺。

精密零部件修复

应用技术:激光熔覆修复

案例:发动机叶片表面裂纹通过激光熔覆技术修复,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达95%以上,修复后使用寿命延长至原寿命的80%。

二、汽车制造领域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

应用技术:搅拌摩擦焊、激光焊接

案例:特斯拉Model 3电池托盘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实现6061铝合金与3003铝合金的异种材料连接,焊缝强度达母材的90%,且无气孔、裂纹缺陷。

发动机精密加工

应用技术:电火花加工、珩磨

案例:高压共轨燃油喷嘴微孔(直径0.1-0.3mm)采用电火花加工,孔径一致性±0.002mm,解决燃油雾化不均问题;珩磨技术用于缸孔表面光整加工,表面粗糙度Ra≤0.2μm。

轻量化材料加工

应用技术:激光切割、水射流切割

案例:宝马i3电动车身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激光切割技术可实现复杂轮廓的高精度切割,边缘质量优于机械加工。

三、医疗器械领域

植入物制造

应用技术:激光微加工、电化学加工

案例:人工关节表面涂层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HA)生物活性涂层,涂层厚度50-200μm,结合强度≥20MPa;钛合金骨科植入物采用电化学抛光,表面粗糙度Ra≤0.05μm,降低细菌附着风险。

微创手术器械加工

应用技术:超声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

案例:内窥镜活检钳导管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加工直径0.5mm的微孔,孔壁无毛刺;心脏支架编织丝通过微细电火花切割,截面尺寸精度±1μm。

个性化医疗定制

应用技术:3D打印与激光烧结结合

案例:定制化义齿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钴铬合金义齿精度达±0.05mm,表面光洁度Ra≤0.8μm。

四、电子与半导体领域

芯片封装与微纳制造

应用技术:飞秒激光加工、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

案例:5G通信芯片封装中,飞秒激光切割0.1mm厚晶圆,速度比传统砂轮快3倍,且避免芯片报废;MEMS传感器微结构通过DRIE技术加工,侧壁垂直度≥89°,表面粗糙度Ra≤10nm。

柔性电子器件制造

应用技术:激光诱导石墨化、紫外激光切割

案例:可穿戴设备柔性电路通过激光诱导石墨化技术制备,导电层厚度1-5μm,方阻≤10Ω/□;OLED屏幕封装层采用紫外激光切割,边缘整齐度±5μm。

高精度互连技术

应用技术:电化学沉积、激光焊接

案例:CPU引脚通过电化学沉积工艺制造,引脚间距0.4mm,镀层厚度均匀性±5%;高密度PCB板采用激光焊接技术,焊点直径0.2mm,可靠性提升50%。

五、能源与环保领域

核电设备加工

应用技术:激光焊接、电火花加工

案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环采用激光焊接,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率100%;核燃料棒包壳管端塞通过电火花加工,孔径精度±0.005mm。

燃料电池制造

应用技术:超声喷涂、激光刻蚀

案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采用超声喷涂技术制备微孔层,孔隙率80%-90%;双极板流道通过激光刻蚀,流道宽度0.5mm,深度精度±0.02mm。

光伏产业

应用技术:激光划片、电化学蚀刻

案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采用激光划片技术,切割速度2m/s,破损率<0.1%;多晶硅电池表面绒面结构通过电化学蚀刻制备,反射率降低至5%以下。

六、模具与工具制造领域

复杂型腔模具加工

应用技术:高速铣削与电火花复合加工

案例:汽车注塑模具型腔采用高速铣削(HSM)粗加工,电火花精加工,表面粗糙度Ra≤0.1μm,型腔尺寸精度±0.005mm。

微细工具制造

应用技术:微细电火花加工、聚焦离子束(FIB)

案例: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探针卡针尖通过微细电火花加工,针尖半径<1μm;半导体检测用探针通过FIB技术修整,针尖曲率半径50nm。

硬质合金刀具加工

应用技术:激光熔覆强化、超声磨削

案例:数控刀具刃口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制备TiN涂层,涂层厚度3-5μm,硬度HV2000;PCD(聚晶金刚石)刀具采用超声磨削,表面粗糙度Ra≤0.02μm。

七、其他新兴领域

3D打印后处理

应用技术:激光抛光、电化学抛光

案例:金属3D打印零件表面通过激光抛光,粗糙度Ra从10μm降至1μm;钛合金零件采用电化学抛光,表面光洁度达镜面效果。

文化创意产业

应用技术:激光雕刻、水射流切割

案例:珠宝首饰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微细花纹,线条宽度0.05mm;建筑模型通过水射流切割亚克力板,边缘光滑无熔渣。

国防军工领域

应用技术:激光武器部件加工、特种材料连接

案例:高能激光器反射镜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SPDT)与离子束抛光复合工艺,表面粗糙度Ra≤0.5nm;隐身材料涂层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厚度均匀性±5%。

特种加工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特种加工研究所

研究方向:电解加工、微细加工、电解修形技术,聚焦国防、航空航天、石油钻采等领域。

技术突破

研制国际首台节能环保型卧式数控电解加工设备,突破火炮身管膛线等异形内螺旋深孔高效精密加工技术。

电解去毛刺技术解决柴油发动机泵体流场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成果应用:技术应用于我国航母等8种国防装备,并为全球最大油服公司美国Schlumberger开发石油螺杆钻具定子产品。

荣誉: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精密与特种加工研究所

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精密测量与数字化控制、微系统与微制造技术。

定位:面向机械制造学科前沿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攻关。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

历史背景:成立于1978年,隶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21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技术地位:我国最早从事特种加工技术研发的机构之一,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超硬工模具技术发源地。

核心产品

五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国际先进水平)。

HS600精密数控电火花小孔机床(六轴联动,加工孔径φ0.2-3.0mm)。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能源、模具、汽车制造等。

荣誉: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

国家钽铌特种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钽、铌、铍等特种金属的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

服务领域:电子、石化、能源、国防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知名企业品牌

苏州沙迪克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背景:株式会社沙迪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

核心产品: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放电小孔机。

市场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首位,2023年工业总产值1.55亿元。

发展规划:2023年启动特种加工机床智能制造新工厂项目,计划2025年竣工后年产值达3.5亿元。

河北启宏科技

产品:小型多功能玉石精雕机、金属雕刻机。

市场定位:玉石、金属等材料的高精度雕刻需求。

山东欧镭激光科技

产品:3020型激光雕刻机、木板雕刻设备。

市场定位:木板、平安树叶等材料的激光雕刻。

台州北平机床有限公司

产品:五轴数控工具磨床、内外圆磨床、智能磨削生产线。

市场地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万能工具及刀具磨床主要生产厂商。

三、行业影响力分析

技术引领:西安工业大学、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等机构在电解加工、电火花加工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推动国防、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技术升级。

市场主导:苏州沙迪克、台州北平机床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占据国内特种加工设备市场主导地位。

跨领域应用:特种加工技术已从传统军工领域扩展至新能源、电子、医疗等行业,形成多元化应用格局。

特种加工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工艺与操作类岗位

特种加工工艺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精密加工等特种工艺的研发与优化,制定加工方案并解决技术难题。

需求行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设计、精密仪器制造。

技能要求:精通特种加工原理,熟悉设备操作与编程,具备工艺改进能力。

薪资范围:8K-30K(根据经验与地区差异)。

特种加工设备操作员

职责:操作激光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超精密磨床等设备,完成零件加工任务。

需求行业:制造业企业、特种加工服务提供商。

技能要求:掌握设备操作规范,能处理简单故障,具备质量检验意识。

薪资范围:5K-12K。

二、研发与技术支持类岗位

特种加工研发工程师

职责:研发新型特种加工技术(如复合加工、微纳加工),推动技术升级。

需求行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军工企业。

技能要求:具备材料科学、光学或机械工程背景,熟悉仿真软件与实验设计。

薪资范围:15K-40K(高端岗位可达60K+)。

技术支持工程师

职责:为客户提供特种加工设备选型、工艺调试及售后技术支持。

需求行业:设备制造商、技术服务公司。

技能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设备原理与行业应用案例。

薪资范围:8K-18K。

三、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类岗位

特种加工生产主管

职责:管理特种加工生产线,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交货期与质量。

需求行业:大型制造企业、定制化加工工厂。

技能要求:具备生产管理经验,熟悉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方法。

薪资范围:10K-25K。

质量检验工程师

职责:制定特种加工零件的检验标准,使用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需求行业: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制造。

技能要求:精通几何公差与测量技术,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

薪资范围:7K-15K。

四、新兴领域与跨界岗位

增材制造(3D打印)工程师

职责:结合特种加工与3D打印技术,开发金属/陶瓷零件的快速制造工艺。

需求行业:医疗植入物制造、航空航天原型开发。

技能要求:熟悉金属3D打印设备与后处理工艺。

薪资范围:12K-30K。

机器人集成工程师

职责:将特种加工设备与工业机器人集成,实现自动化加工。

需求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汽车焊装线。

技能要求:掌握机器人编程与离线仿真技术。

薪资范围:10K-25K。

五、就业方向与行业趋势

传统制造业升级:特种加工技术助力模具、机械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岗位需求稳定。

航空航天与国防:高温合金构件加工、轻量化结构制造等领域对特种加工人才需求迫切。

新能源与电子:电池托盘焊接、半导体封装等新兴领域催生大量岗位。

自主创业机会:具备技术背景者可开设特种加工服务公司,承接高端定制化订单。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