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1-14 ~ 2025-11-16
举办场地:厦门大学思明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参会嘉宾:
段进 -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封志明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赵燕菁 -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汪芳 - 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甄峰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周江评 -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教授、副系主任,香港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副主任
彭翀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三级教授
陈明星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会议介绍

经第一轮通知发布之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5年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现就会议相关事项发布第二轮通知。

会议主题

面向“十五五”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

会议规模

预计400人左右(线下)

会议组织委员会

 

 

 

 

 

 

 

 

 

 

 

1. 学术指导委员会

封志明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彭建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朱晓华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 会议执行主席

王绍森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张建霖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甄峰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3. 学术委员会

曹小曙,董晓峰,涂建军,万军,王德,王世福,吴宇哲,叶强,虞虎,于涛方,张敏,许旺土,郝庆,秦萧

4. 会议执行委员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朱查松,刘吉祥,李翔,林小如,孔卉,何志超,肖龙珠,张园林,任璐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现状

一、政策框架与体系构建:从“多规合一”到“五级三类四体系”

顶层设计确立

2019年《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五级三类四体系”框架:

五级: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规划纵向传导;

三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横向衔接;

四体系: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大体系支撑。

这一框架实现了规划类型从分散到统一、内容从重叠到协同的转变,解决了以往规划“打架”问题(如某省重叠图斑达120万块)。

法规政策完善

《国土空间规划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推动规划依法治理;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自然资源部发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标准,统一规划基数与分级规则。

区域规划协同

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等重要区域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进入报批阶段,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从“静态管理”到“智慧治理”

数字化治理转型

“一张图”建设:整合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数据,形成全域全要素数字化底图;

监测网络(CSPON):2023年启动建设,2025年在长三角及29个城市试点,通过遥感影像、实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生态功能等19类要素,支撑规划实施评估与用途管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

2025年《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发布,基于8209份问卷分析显示:

应用场景:以文本生成、数据分析、可视化为主,逐步向空间模拟、方案推演延伸;

核心挑战:数据质量不足、空间数据支撑弱、复合型人才缺乏;

未来需求:行业场景示范、专业模型构建、数据共享与公众参与。

实景三维与低空经济

结合实景三维技术,提升空间感知能力;

探索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对空间规划的影响,推动功能复合利用模式。

三、实践探索与成效:从“规划蓝图”到“治理闭环”

城市更新与存量盘活

眉山市等城市通过监测网络,精准掌握城镇发展状况,为“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更新提供数据支撑;

推广“通则式”规划管理,减轻乡村地区规划编制负担。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推动城市内部水系、绿地与外围生态网络衔接,构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

公众参与与社会共治

开展“15分钟生活圈”“公园城市”等实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CSPON专栏征集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规划治理。

四、现存挑战与未来方向

核心挑战

数据质量: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偏差影响规划编制;

技术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空间规划的深度结合仍需探索;

人才缺口: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创新发展。

未来重点

场景延伸:推动AI从基础应用向监测预警、方案优化等高端场景拓展;

生态构建:形成跨领域共建共享的协同生态,保障技术安全可靠应用;

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提升行业整体能力。

中国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核心应用领域: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规划与建设

空间布局优化:通过“三区三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引导城市紧凑发展,避免无序扩张。例如,雄安新区规划中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一主五辅多节点”空间结构。

城市更新支持:结合实景三维技术与监测网络(CSPON),精准识别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需求,推动功能复合利用。如上海市通过规划调整,将工业用地转型为创新产业园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15分钟生活圈建设:以社区为单位规划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成都市通过规划优化,实现80%以上社区步行15分钟可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农业与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与利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保障粮食安全。黑龙江省依托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产能。

乡村产业融合:统筹乡村空间资源,引导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如浙江省安吉县通过规划,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规划调整,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江西省余江县通过规划引导,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经济。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工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如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中,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恢复。

环境风险防控:通过规划划定环境敏感区,限制高污染产业布局。京津冀地区规划中,明确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新建化工项目,降低环境风险。

碳汇能力提升:结合规划优化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布局,增强碳汇功能。广东省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二、新兴拓展方向:赋能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

数字经济与智能产业

数据中心布局优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引导数据中心向气候凉爽、能源充足的区域集聚。如贵州省规划中,明确将大数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建设“中国数谷”。

5G基站与物联网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通信基础设施用地,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应用。

人工智能与空间模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城市发展场景,优化规划方案。如北京市规划中,通过AI模型预测人口流动趋势,调整轨道交通线路布局。

绿色能源与低碳产业

新能源项目选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统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用地需求。青海省规划中,明确将柴达木盆地作为光伏产业基地,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低碳交通网络构建:在规划中优先布局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减少碳排放。深圳市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85%,建设“轨道上的城市”。

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苏州市规划中,建设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

全域旅游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整合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如云南省规划中,提出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规划中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传承历史文脉。西安市规划中,明确将大明宫遗址、城墙等纳入保护范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创意产业园区布局:通过规划优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激发创新活力。杭州市规划中,建设多个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数字内容、设计服务等产业发展。

三、典型案例:跨领域协同的实践探索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规划内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高污染产业布局。

应用效果:通过规划实施,长江干流水质优良比例达97.1%,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推动沿江城市绿色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协同与科技创新

规划内容: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空间格局,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应用效果:通过规划引导,大湾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与市场一体化

规划内容:统筹成渝两地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统一大市场。

应用效果:通过规划实施,成渝地区汽车产量占全国11%,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形成跨区域产业生态圈。

中国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权威研究机构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成立背景:2022年2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司级事业单位,公益二类。

核心职责

承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技术审查与咨询服务;

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与研究保障;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重大问题与基础研究;

研制与评估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

组织架构: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立党委办公室、总规划师办公室等核心部门,配备专业技术审查团队和战略研究团队。

发展动态

参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

开展报国务院审批的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审查工作;

强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标准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升规划实施监督的评估预警和动态调整能力。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成立背景:2018年组建,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单位。

核心职责

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利用和权益管理等职能;

完成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

开展地籍调查与确权登记、城乡土地价格监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土地生态调查、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耕地保护、耕地质量监测、征地制度改革、行业用地标准、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等任务。

科研实力:下设13个科研平台,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80%。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成立背景:1976年经国家地质总局批准组建地质机械仪器设计院,1998年更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018年更名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

科研实力:在职职工2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2人,高级职称143人,博士、硕士160人;设有业务机构20个,并设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二、综合性规划设计企业

思城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背景:创始于2010年,历经十余年深耕,已成为业务辐射全国的综合性全过程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机构。

业务范围

传统规划设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前沿领域拓展:智慧农业、生态修复、城市更新;

全过程咨询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用地预审及规划选址论证、招投标代理、工程勘察、咨询、造价、监理。

资质与团队

拥有城乡规划甲级、建筑设计甲级、测绘甲级、土地规划乙级、地质灾害评估勘察设计乙级等多项高等级资质;

拥有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测绘师、注册咨询师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

配备无人机、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30余套。

典型项目

宁乡市夏铎铺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整治区域总面积68.23平方公里);

竹山县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项目(完成432.54平方公里测绘面积和0.54平方公里建模面积);

建始县龙坪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精准测算资金需求38187.77万元)。

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背景:2005年成立于广州,是一家提供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业务范围

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处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咨询、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行业软件开发;

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智慧城市软件开发、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应用。

资质与认证

拥有土地规划甲级、城乡规划甲级、测绘甲级、农林行业设计、工程咨询等资质;

通过CMMI5认证、ITSS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科研实力

依托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高质量科研平台;

形成了一系列自主创新和集成研发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

三、地方性规划设计企业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成立背景:2019年12月17日成立,隶属于大连城建集团。

业务范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测绘服务、建设工程设计等。

资质与荣誉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拥有1项专利和34项软件著作权。

典型项目

参与编制《普兰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和《金普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图集;

中标大连海洋大学渤海校区大学生公寓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编制、金普新区冰雪运动全民健身中心用地论证分析专章编制等项目;

参与大连市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及保护利用工作。

四、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

百度地图慧眼

合作动态

与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20多家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知名大院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技术优势

基于时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智能规划再升级;

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开展全方位联合研究;

辅助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城市中心体系评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服务评估等业务。

腾讯、阿里巴巴

合作动态

腾讯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上海市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开展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与位置大数据应用试点;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中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项目,开展数字规划研究合作。

技术优势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各个环节的工作;

打破传统的数据孤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

中国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规划岗位

国土空间规划师

职责:负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项目。

技能要求:掌握GIS、CAD等工具,熟悉规划原理和政策法规。

薪资范围:8-20K/月(一线城市经验丰富者可达25K以上)。

就业方向:规划设计院、自然资源部门、民营规划公司。

城乡规划设计师

职责:参与城市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统筹文本编制及图纸绘制。

技能要求: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战略分析和方案构建能力。

薪资范围:8-15K/月(资深设计师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城市规划设计院、政府规划部门。

土地规划师

职责: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价值评估及节约用地规划。

技能要求:熟悉土地管理政策和数据分析工具。

薪资范围:6-12K/月(经验丰富者薪资上浮)。

就业方向:土地管理部门、测绘企业。

二、技术支撑岗位

GIS开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维护,处理地理空间数据。

技能要求:精通Python、ArcGIS等工具,具备数据处理能力。

薪资范围:10-20K/月(高级工程师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地理信息企业、智慧城市公司。

测绘工程师

职责:进行地形测量、地图制作及地理信息采集。

技能要求:掌握测绘技术和仪器操作。

薪资范围:6-12K/月(经验丰富者薪资上浮)。

就业方向:测绘公司、工程勘察单位。

生态修复规划师

职责:参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

技能要求:具备生态学背景和规划能力。

薪资范围:8-15K/月(项目负责人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环保部门、生态修复企业。

三、管理岗位

项目经理

职责:统筹规划项目进度、质量与成本,协调团队与政府部门沟通。

技能要求: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

薪资范围:12-25K/月(大型项目负责人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规划设计院、民营规划公司。

市场经理

职责:拓展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维护客户关系。

技能要求:具备市场分析和商务谈判能力。

薪资范围:10-20K/月(业绩突出者薪资上浮)。

就业方向:规划企业市场部门。

四、新兴领域岗位

智慧城市规划师

职责:运用大数据、AI技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设计智慧交通、能源系统。

技能要求:熟悉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薪资范围:15-30K/月(技术专家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智慧城市公司、科技企业。

低碳规划师

职责:参与“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低碳交通、建筑方案。

技能要求:具备环境科学背景和规划能力。

薪资范围:10-20K/月(资深规划师薪资更高)。

就业方向:环保机构、低碳咨询公司。

五、就业方向与前景

政府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住建系统等,需求稳定,适合追求体制内发展者。

事业单位:测绘院、规划设计院等,承担土地调查、规划编制等工作,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企业领域:测绘公司、地理信息企业、智慧城市公司等,需求技术型人才,薪资与项目经验挂钩。

科研与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需扎实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

六、技能与资质要求

核心技能:GIS、CAD、Python数据分析、空间思维、政策敏感度。

资质证书:注册城乡规划师、测绘工程师等,持证者就业机会更多。

复合背景:“规划+环境”“规划+交通”等交叉学科背景更受青睐。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