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暨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展览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1-21 ~ 2025-11-24
举办场地:厦门佰翔五通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为统筹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助力新一代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研发应用、高端稀土新材料攻关和产业化进程,开展高水平的稀土领域学术、技术、成果及产业信息交流,引领稀土学科发展,推动稀土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推进稀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稀土学会将于2025年11月21-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稀土学会2025学术年会暨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展览会”。

本次会议将交流稀土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墙报展示等。会议议题内容包括稀土地质、稀土资源开发与环保、稀土化学、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稀土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中应用、稀土新材料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等领域。本次会议设置28个分会场,预计参会人数2000余人。

会议同期举办“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展览会”,为稀土产品推广、仪器设备推介、创新成果转化、技术需求推广对接、人才招聘、稀土产业发展成就展示等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会议诚邀稀土生产企业、稀土新材料企业、稀土应用产品企业、生产装备及其配套企业、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企业、从事稀土研发的院所、高校以及重点实验和创新中心等单位参加。

会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会议开幕式;2.颁奖仪式;3.大会特邀专家报告;4.专题分会场报告交流;5.墙报交流;6.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展。

专题分会场

1.稀土矿床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新进展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会议主席:

毛景文,院士/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李献华,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何宏平,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范宏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学法,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孙晓明,教授,中山大学

王登红,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谢玉玲,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许 成,教授,北京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杨胜雄,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杨晓勇,教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

周美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稀土资源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及海陆对比

分会联系人:于淼、刘敏

2.稀土地采选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地质矿山选矿专业委员会;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主席:

李献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运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钢集团

池汝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工程大学、湖北三峡实验室

闫国英,教授级高工,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

王林生,教授级高工,资深稀土顾问

王登红,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

李林森,高工,资深稀土顾问

董显宏,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储量评审中心

赵永岗,教授级高工,包钢集团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资源基础地质研究、稀土资源勘查找矿(2)稀土采、选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研究及产业化(3)稀土资源高效分离富集技术及机理研究(4)绿色矿山建设

分会联系人:孟文祥

3.稀土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沿交叉

承办单位: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主席:

陈雯,正高级工程师,中国五矿/长沙矿冶研究院

陈建华,教授,广西大学

马晶,教授,南京大学

江俊,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旭,正高级工程师,长沙矿冶研究院

会议议题:

(1)稀土及共伴生矿产资源(金红石、萤石、重晶石及含铁、铌、磷、氟、镍、钴、钍、铀、锶、铅、钼、锡等元素的关键矿产)地质治金学、成矿地球化学研究(2)地球物理、矿物物理性质检测、计算矿物学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矿物识别,复杂工业体系中元素识别与定量分析,基于数据的流程决策(3)稀土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矿物晶体学、矿物表面化学、配位化学、计算化学(4)稀土及共伴生矿产资源有价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值化利用(5)稀土固废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

分会联系人:宋鑫

4.稀土冶金、环境保护与分析测试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黄小卫,院士,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主席:

覃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王志强,正高级工程师,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池汝安,教授,武汉工程大学

李继东,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廖春生,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稀土集团研究院

廖伍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执行主席:

冯宗玉,正高级工程师,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资源提取新理论、新技术及新装备(2)稀土绿色化学、湿法冶金与分离提纯技术(3)稀土火法冶金、高纯化与智能化技术及装备(4)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综合利用、源头减量、节能降碳的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发展趋势(5)稀土行业的环境管理以及稀土工业生产中伴生放射性防护标准与措施(6)含稀土尾矿(渣)综合回收处理、无害化及减量化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7)稀土伴生资源及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8)稀土绿色提取分离、环保及分析测试装备开发(9)稀土化学分析、材料性能测试评价、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分会联系人:冯宗玉

5.稀土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专委会;宁波市磁性材料商会;北京工业大学

名誉主席:

沈保根,教授/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会议主席:

岳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马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冯海波,正高工,钢铁研究总院

王猛,正高工,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辜程宏,高级工程师,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

邹璐静,常务副总,宁波复能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陈威,高级工程师,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

林平,高级工程师,中稀天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

(1)废旧稀土永磁产品回收(2)稀土永磁生产中的废料的再利用(3)稀土材料的湿法冶金回收工艺(4)稀土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回收利用

联系人:吴玥臻、吴琼

6.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永磁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稀土永磁材料联合创新中心

名誉主席:

杨应昌,北京大学

王震西,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都有为,南京大学

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蒋成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执行主席:

胡伯平,研究员,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朱明刚,教授,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林安利,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杨金波,教授,北京大学

黄守道,教授,湖南大学

晏才松,正高级工程师,湖南中车尚驱电气有限公司

喻晓军,正高级工程师,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岳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闫阿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师大伟,正高级工程师,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钕永磁材料及制备技术(2)钐永磁材料及制备技术(3)铈永磁材料及制备技术(4)新型稀土永磁材料(5)粘结、注塑和热压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备技术(6)特种稀土磁性材料及制备技术(7)稀土磁性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回收技术(8)稀土磁性材料应用技术

分会联系人:方以坤

7.相变制冷、换能材料与应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磁制冷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沈保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凤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赵文俞,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龙腊生,教授,厦门大学

沈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会议议题:

相变制冷、换能材料与应用(包括:磁热、弹热、压热、电热、热电、反常热膨胀、电介质储能、新型铁电压电等材料与应用)

分会联系人:胡凤霞

8.稀土电磁功能材料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主席:

吴凡,教授,天津大学

段玉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黄毅,教授,南开大学

黄文欢,教授,陕西科技大学

李博,副总经理,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龙,总经理,宁夏悦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时文婧,高级工程师,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电磁功能材料(2)稀土吸波材料(3)稀土电磁屏蔽材料(4)稀土对材料电磁参数的调控机制(5)高阻抗匹配稀土功能材料设计

分会联系人:王中武、朱敏峰、李敬

9.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林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徐时清,教授,中国计量大学

解荣军,教授,厦门大学

马平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李国岗,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2)固态照明发光材料与器件(3)先进显示发光材料与器件(4)近红外发光材料与应用(5)上转换发光材料与应用(6)长余辉发光材料与应用(7)高能射线激发发光材料与应用(8)应力发光材料与应用(9)其他发光材料及应用

分会联系人:连洪洲、雷磊、庄逸熙

10.稀土玻璃、稀土晶体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玻璃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稀土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高性能电路基板材料与智能化平台联合实验室(深圳市晟电新材料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团簇基复合材料及环境健康应用实验室(深圳晋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会议主席:

彭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薛冬峰,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胡丽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冲,教授级高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林元华,教授,清华大学

韩高荣,教授,浙江大学

陶海征,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刘超,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徐家跃,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杜亚平,教授,南开大学

梁风,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陈昆峰,教授,山东大学

杭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冯少尉,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稀土玻璃:(1)稀土掺杂发光玻璃、器件与应用(2)稀土新型功能玻璃研究及应用(3 稀土掺杂玻璃材料基因工程(4)稀土玻璃制备新技术、新装备及新型检测方法(5)稀土玻璃组分-结构-表征

稀土晶体:(1)稀土晶体生长理论、制备、加工技术及性能表征(2)稀土晶体生长装备(3)稀土晶体光电器件制备及设计仿真(4)高纯稀土晶体原料(5)稀土晶体模拟计算(6)新型稀土量子材料、电学材料、光学材料

分会联系人:李佩悦辛洪川

11.稀土化学与分子工程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于澍燕,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龙腊生,教授,厦门大学

唐瑜,教授,兰州大学

孙庆福,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孔祥建,教授,厦门大学

师唯,教授,南开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分子设计与合成化学(2)稀土配合物精准合成与功能导向设计(3)稀土团簇分子材料的构筑与性能(4)稀土分子磁性材料的设计与性能调控(5)稀土在能源转化与环境治理中的分子科学基础(6)稀土功能分子器件的集成与应用探索(7)稀土分子的其他应用。

分会联系人:陈中杭

12.稀土生物医学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会议主席:

洪茂椿,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陈学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卢灿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王占祥,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荧光标记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体外诊断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稀土生物医学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和疾病诊疗中的应(3)稀土闪烁晶体与高端医疗设备(4)稀土与人体健康及生物效应研究(5)稀土核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分会联系人:王寅寒、吴晨

13.稀土材料化学与生物技术交叉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材料化学与生物技术交叉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

会议主席:

张洪杰,教授,清华大学

刘凯,教授,清华大学

韩三阳,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王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应化所

张国光,高级工程师,北方稀土

邹志强,高级工程师,中稀江西稀土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材料化学(2)稀土生物冶金(3)稀土发光交叉研究(4)稀土高性能生物材料(5)稀土医用交叉技术

分会联系人:马超

14.稀土催化科学与技术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董林,教授,南京大学

赵震,教授,中国石油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胡常伟,教授,四川大学

郭耘,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王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邓积光,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卞振锋,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刘兆清,教授,广州大学

王卫超,教授,南开大学

张一波,教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2)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3)稀土催化反应机理(4)稀土催化工程与应用

分会联系人:谭伟、邹伟欣

15.稀土前驱体与抛光材料界表面调控与精密加工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抛光材料与界表面调控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南昌大学

会议主席:

李永绣,教授,南昌大学

张振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黄绍东,总经理,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

高玮,副研究员,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王雨春,资深副总,安集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杨娟玉,教授级高工,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陆静,教授,华侨大学

王永光,教授,苏州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材料前驱体合成与物性控制(2)稀土化合物沉淀与结晶技术及其机理(3)稀土复合氧化物组成、结构与光电磁催化抛光性能(4)稀土抛光材料制备与工业化生产技术(5)稀土抛光浆料调配与表面物理化学(6)手机盖板与面板抛光材料及其技术(7)集成电路与芯片抛光用纳米稀土抛光材料(8)光学玻璃和特种应用器件的高精度抛光技术(9)陶瓷等超硬材料的抛光强化技术与装备(10)稀土抛光材料的分析和表征技术(11)稀土抛光后的清洗

分会联系人:李静

16.氢能领域材料与应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高端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新能源领域组

会议主席:

赵栋梁,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朱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蒋利军,教授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基、镁基和钒基等储氢材料的研究及应用(2)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3)制氢和氢燃料电池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4)固态储氢装置与系统的研究(5)人工智能和数值计算在氢能材料与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分会联系人:梁汉锋、李永治、牟星、钟海长、苑慧萍

17.稀土能源材料与应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能源材料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张新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王建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史翊翔,教授,清华大学

池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冯江涛,正高级工程师,常州联德电子有限公司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固态电池(2)稀土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中的应用(3)稀土在储能、电催化能源转化的其他应用(4)其它稀土相关环境、能源材料与应用

分会联系人:鲍迪、林逍、徐玫瑰、邹璐、顾寅雯

18.陶瓷与热防护材料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热防护材料专业委员会

会议主席:

董绍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彦峰,教授,上海大学

江莞,教授,东华大学

王京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王士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冯晶,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曹学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杨 丽,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杨冠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章德铭,高工,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王亚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晓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黄文质,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热障/环境障涂层(2)高温结构陶瓷(3)高温合金(4)涂层考核与失效机制(5)陶瓷基复合材料(6)热功能材料(7)纳米材料/涂层

分会联系人:陈琳、李广荣、陈博文

19.特种陶瓷

承办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厦门钜瓷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主席:

秦明礼,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

罗国强,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

张斗,教授,中南大学

王玉金,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兆菊,教授,厦门大学

李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连军,研究员,东华大学

万春磊,教授,清华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铁电/压电陶瓷与器件(2)陶瓷特种成型与烧结技术(3)陶瓷基板及封装技术(4)陶瓷增材制造技术(5)储能与能源转换材料(6)电子陶瓷材料(7)生物陶瓷(8)多孔陶瓷(9)高熵陶瓷(10)核能陶瓷材料(11)环境功能陶瓷(12)聚合物先驱体陶瓷

分会联系人:张德印

20.稀土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钢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席:

李殿中,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执行主席:

任慧平,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

何建中,正高级工程师,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刘承军,教授,东北大学

董翰,教授,上海大学

张新房,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

陆斌,正高级工程师,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栾义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在高品质钢中的作用机理(2)稀土在有色金属合金中的应用(3)稀土在合金材料中的模拟计算(4)稀土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5)稀土合金材料的应用实例与产业化

分会联系人:刘香军

21.铸造合金与耐磨材料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铸造合金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深圳市真空学会;深圳市腐蚀与防护学会

会议主席:

汪瑞军,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刘锟,研究员,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陈瑞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邓俊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郑军,教授,安徽工业大学

李昌,教授,辽宁科技大学

武俊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铸造合金、稀土功能涂层材料、耐磨材料、数智制造

分会联系人:鲍曼雨

22.稀土轻合金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轻合金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

会议主席:

龚 深,教授,中南大学

胡文鑫,教授级高工,包头稀土研究院

寇宏超,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李德江,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刘 勇,教授,南昌大学

刘胜胆,教授,中南大学

吕维洁,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王向杰,研究员,东北大学

巫瑞智,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杨宏博,教授级高工,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主席:

韩远飞,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刘文才,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罗 岚,教授,南昌大学

叶凌英,教授,中南大学

陈志强,高工,包头稀土研究院

马晓春,副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钛合金(2)稀土镁合金(3)稀土铝合金(4)稀土铜合金(5)稀土中间合金

分会联系人:乐建温

23.稀土计算与人工智能

承办单位:

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

会议主席:

刘兴军,教授,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

宋海峰,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陈星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宋晓艳,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詹伟,董事长,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航,正高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

种晓宇,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计算设计与方法、软件开发(2)稀土高通量、自动、智能实验技术(3)稀土行业大数据与科学智能(4)人工智能在稀土采选、冶炼、材料全产业链中的应用

联系人:种晓宇李庚

24.稀土环境经济与产业政策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环境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会议主席:

陈伟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葛建平,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

执行主席:

王路,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产业链延伸与产业经济研究(2)稀土物质流分析与资源管理研究(3)稀土资源与环境管理政策研究(4)碳中和背景下稀土可持续发展研究

分会联系人:王路

25.稀土创新应用与市场展望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稀土学会

会议主席:

赵治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 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包头稀土研究院

郭晓雷,副总经理,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赖 丹,教授,江西理工大学

闫亚飞,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王东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东东,副总经理,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产业政策及市场供需展望(2)稀土国际贸易与供应新格局(3)全球稀土市场机遇与挑战(4)稀土产业链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5)稀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分会联系人:刘小芳、张文灿、朱晗

26.稀土研究生论坛

承办单位:

中国稀土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江西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学院;中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

会议主席:

江庆政,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

李国标,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黄寿强,教授,江苏理工学院

巫圣喜,副教授,中南大学

舒荣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陆继长,副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地采选冶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2)稀土材料与应用(3)稀土市场与政策

分会联系人:李小玉

27.稀土原子级制造技术

承办单位:

苏州大学

会议主席:

张振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樊 成,教授,苏州大学

文 伟,教授,海南大学

邓星桥,教授,成都理工大学

张 超,教授,扬州大学

钱善华,教授,江南大学

解国新,教授,清华大学

王红明,教授,南昌大学

冯毅雄,教授,贵州大学

彭倚天,教授,东华大学

会议议题(投稿方向):

(1)稀土原子级制造材料、工艺与应用(2)稀土精密/超精密加工装备(3)新型稀土原子级器件(4)稀土原子级加工模拟计算及仿真(5)稀土化学机械抛光材料(6)稀土机械化学研磨材料

分会联系人:赵枫、董立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暨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展览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研究现状

一、稀土新材料研究现状

核心材料体系突破

永磁材料:钕铁硼(Nd-Fe-B)永磁体仍是主流,占稀土消费45%以上。2025年,中国通过晶界扩散技术、高丰度稀土替代(如铈磁体)降低对重稀土的依赖,成本下降20%的同时保持性能。耐高温(200℃以上)钕铁硼产能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40%,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器人伺服系统等高端需求。

发光材料:LED用稀土荧光粉(钇、铈、铕元素)占全球市场9%,中国已掌握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国际领先。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推动高纯稀土靶材需求,半导体用靶材有望打破日美垄断。

储氢材料:稀土储氢合金在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规模以年均25%增速扩张,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亿元。但成本较高、低温性能不足仍是瓶颈。

催化材料:稀土基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中占比20%,分子筛改性技术(如La-ZSM-5)提升烯烃转化率至74.32%,丙烯选择性达45.91%。

应用领域扩展

新能源:稀土永磁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超50%,风电领域直驱永磁风机占比提升至70%。每辆新能源汽车消耗钕铁硼约5千克,全球产量增长直接拉动需求。

新兴产业:5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对稀土功能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例如,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疗效显著;稀土抛光材料在半导体晶圆加工中渗透率提升。

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需求稳定,导弹制导系统、卫星通信、航母建造等依赖稀土材料的关键性能。

技术瓶颈与挑战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耐高温钕铁硼、高纯稀土靶材等仍需从日美进口,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与发达国家存在技术差距。

资源利用效率:稀土回收率虽提升至80%以上,但中重稀土稀缺性压力仍存,循环经济(如废磁材回收)需进一步推广。

环保压力:稀土开采与加工环节环保成本上升,北方稀土投资5亿元建设废水零排放系统,单位产值能耗下降30%。

二、仪器设备研究现状

开采与分离设备升级

绿色开采技术:离子型稀土绿色浸萃工艺逐步替代传统堆浸法,减少氨氮污染。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发的新型萃取剂,使稀土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

智能化分离设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分离生产线,实现实时监控与优化。北方稀土通过AI算法优化稀土配分,良品率提升至95%,纯度达99.99%以上。

分析检测仪器突破

高精度表征设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实现稀土元素微区定量分析,检测限降至ppb级。

在线监测系统:稀土冶炼过程在线光谱分析仪可实时检测杂质含量,将产品不合格率从5%降至0.5%以下。

应用端专用设备

永磁材料制备设备:连续式氢碎炉、气流磨等设备使钕铁硼粉体粒度分布更均匀,磁体矫顽力提升10%。

发光材料生产设备:高温固相反应炉与气氛保护烧结炉结合,使LED荧光粉发光效率提升至150lm/W以上。

三、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技术融合驱动创新

稀土材料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深度融合,催生稀土储氢材料在氢能储能、稀土催化材料在环保治理等新兴业态。

跨学科研究(如稀土-生物医药)加速,稀土基MRI造影剂、肿瘤治疗用纳米材料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国内政策: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打击非法开采。包头市设立100亿元稀土产业基金,重点扶持新材料、高端应用领域。

国际竞争:欧盟、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推动本土化生产,中国通过性价比优势在亚太市场崛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可持续发展路径

循环经济:废旧永磁体回收技术成熟,回收钕铁硼成本较原生矿降低30%,2025年稀土就地转化率达80%以上。

低碳生产:稀土冶炼综合能耗预计2030年下降30%,废水回用率提升至95%以上,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四、结论与展望

2025年,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研究呈现“技术升维、应用拓展、生态协同”三大特征:

技术端:高纯稀土分离、永磁材料性能优化、分析仪器精度提升等突破奠定产业基础。

应用端:新能源、新兴产业、高端装备领域需求激增,成为拉动市场的主要动力。

生态端: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国际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推动中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跨越。

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新能源产业:驱动绿色转型的核心材料

新能源汽车

永磁电机:钕铁硼(Nd-Fe-B)永磁体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材料,每辆车消耗约5千克,占电机成本的30%-40%。其高磁能积(可达50 MGOe以上)使电机效率提升5%-10%,续航里程增加10%-15%。

电池材料:稀土元素(如镧、铈)用于镍氢电池负极材料,提升充放电循环寿命;掺杂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改善高温稳定性。

风力发电

直驱永磁风机:稀土永磁体替代传统齿轮箱,减少机械损耗,发电效率提升3%-5%。全球直驱风机占比从2020年的40%升至2025年的70%,中国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

氢能储能

储氢合金:LaNi5型稀土基储氢材料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储氢罐,储氢密度达1.5 wt%,是高压气态储氢的2倍。2025年全球储氢合金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中国占比超40%。

二、电子信息产业:赋能高端制造的基础材料

5G与通信

声表面波滤波器:钽酸锂(LiTaO₃)掺杂铈的压电晶体用于5G基站滤波器,频率选择性提升20%,插损降低至0.5 dB。

光纤放大器:掺铒光纤(EDFA)是长距离光通信的核心器件,中国已实现980 nm泵浦激光器用高纯铒靶材自主供应。

显示技术

LED荧光粉:钇铝石榴石(YAG)掺铈荧光粉占LED封装成本15%,中国产能占全球90%,发光效率达150 lm/W。

OLED与Micro-LED:稀土掺杂的量子点材料用于QLED显示,色域覆盖达NTSC 120%,寿命延长至5万小时。

半导体制造

高纯靶材:钇、铈、镧等稀土靶材用于集成电路刻蚀层,纯度要求达99.9999%(6N级),中国已突破12英寸晶圆用靶材量产技术。

抛光材料:氧化铈抛光液用于硅晶圆、蓝宝石衬底加工,表面粗糙度降至0.2 nm以下。

三、高端装备与国防军工:保障战略安全的关键材料

航空航天

单晶合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掺杂铼、钇,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耐温能力达1150℃,推重比提升15%。

隐形材料: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钐)涂层可吸收雷达波,降低战机RCS值至0.1 m²以下。

国防军工

制导系统:钐钴永磁体用于导弹惯性导航陀螺仪,磁稳定性达±0.01%/年。

激光武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晶体是高能激光器的核心增益介质,输出功率突破100 kW。

机器人与自动化

伺服电机:稀土永磁体使机器人关节电机体积缩小30%,扭矩密度提升50%,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运动需求。

四、生物医药与环保产业:开拓新兴应用的前沿领域

生物医药

MRI造影剂:钆贝酸铵(Gd-BOPTA)等稀土螯合物用于肝脏特异性成像,信噪比提升3倍。

光动力治疗: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CNPs)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激活光敏剂杀灭肿瘤细胞,穿透深度达1 cm。

环保治理

汽车尾气催化:稀土基三元催化剂(Ce-Zr-La)使NOx转化率达95%,PM2.5排放降低80%。

水处理:铈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达90%以上。

五、传统产业升级:提升效率与质量的赋能材料

冶金工业

连铸保护渣:稀土氧化物(如CeO₂)改善钢水流动性,减少铸坯裂纹率至0.5%以下。

合金添加剂:镧、铈用于铝合金细化晶粒,强度提升20%,耐腐蚀性提高3倍。

玻璃陶瓷

着色剂:铒、钕掺杂玻璃用于激光防护眼镜,吸收波长范围覆盖1.06 μm(Nd:YAG激光)。

透明陶瓷:钇铝石榴石(YAG)透明陶瓷用于高压钠灯电弧管,透光率达85%,寿命延长至2万小时。

农业领域

稀土微肥:镧、铈复合肥使作物产量提升10%-15%,抗逆性(如抗旱、抗病)显著增强。

六、未来趋势:跨学科融合与新兴业态

量子技术

稀土掺杂晶体(如Er³⁺:YSO)用于量子存储器,存储时间突破1小时,为量子通信提供核心材料。

人工智能

稀土磁性材料用于神经形态计算芯片,降低功耗至传统芯片的1/10,提升计算效率。

太空经济

稀土基热控涂层用于卫星表面,反射率达95%,适应-180℃至+150℃极端环境。

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

定位:中国唯一专注于稀土科技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隶属中国科学院。

研究方向:围绕稀土绿色采选冶、资源高效利用、新材料开发等核心问题,开展全链条创新研究。

成果:下设稀土前沿与交叉、资源与生态环境、材料与化学、材料与物理、系统工程与装备5个研究所,覆盖稀土萃取化学、发光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磁性材料等多个领域。

特色: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包头稀土研究院

定位: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隶属包钢集团。

研究方向: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磁制冷材料、矿物清洁冶炼、储氢材料、二次资源综合回收等。

成果:建有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拥有钕铁硼中试生产线,研发出稀土抗菌橡胶、防穿刺医用外科手套等高附加值产品。

平台:提供稀土矿石、合金、化合物及新材料的检测服务,同时承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分析业务。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定位:聚焦稀土功能材料与资源绿色开发技术的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荧光粉、量子点、中子吸收材料、离子吸附型稀土高效提取工艺等。

成果:开发出稀土协效发热纤维、氧化铈镧改性环氧粘合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

稀土新材料及应用联合实验室

定位:由中国北方稀土与厦门钨业联合成立,落地厦门。

研究方向:冶炼分离与金属合金优化、高磁能积钕铁硼磁体开发、固态储氢装置技术突破、稀土发光材料在LED和激光器中的应用等。

目标:攻关高性能磁体制备工艺,联合申报“稀土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服务新能源和国防领域需求。

北京方正稀土科技研究所

定位:由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研发机构。

研究方向:稀土分离提纯工艺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战略资源开发(如钪资源)。

成果:合作完成P507体系反萃取条件优化、钪资源开发战略研究等课题,拥有20项专利及4项软件著作权。

二、知名企业品牌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供应商,隶属包钢集团。

业务:涵盖稀土原料产品(盐类、氧化物、金属)、功能材料产品(磁性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和部分应用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磁共振仪、LED灯珠)。

规模:拥有分子公司近50家,员工9000余人,分布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

技术:通过独资、合资组建稀土材料加工和终端应用公司,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定位: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

背景:由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等企业重组整合,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研科技集团两家科技型企业。

目标:推动资源开发绿色高效利用、冶炼分离集约数智升级、材料应用高端高值拓展,建成世界一流稀土产业集团。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钨钼、能源新材料和稀土领域。

业务:形成从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到科研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成果:控股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福建省80%以上稀土深加工产能,产品用于特斯拉驱动电机、华为5G基站滤波器等。

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定位:国家六大稀土集团之一,隶属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整合广东省内外稀土资源,推进全产业链运营和投资,拓展稀土在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目标:打造资源掌控与产业发展并举、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国际知名稀土企业。

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全球稀土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业务涵盖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金属加工、贸易等。

业务:在四川、江西、甘肃等地拥有稀土矿,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技术:拥有先进的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致力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稀土新材料与仪器设备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

职责:专注于新型稀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如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

要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企业示例: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大型企业(如中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的研发部门。

工艺工程师

职责:制定与优化稀土材料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要求:熟悉稀土材料生产流程,具备工艺改进和问题解决能力。

企业示例:稀土冶炼厂、材料加工厂(如包头华星稀土、麦戈龙科技)。

质量控制工程师

职责:负责稀土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构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要求:掌握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具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企业示例:检测实验室、生产企业(如中稀江西稀土下属企业)。

销售与市场开发

职责:推广稀土材料技术,拓展应用领域,维护客户关系。

要求:具备市场洞察力和沟通能力,熟悉稀土行业动态。

企业示例:贸易进出口公司、矿产开采企业(如厦门某大型贸易公司)。

设备设计与维护工程师

职责:设计、维护稀土相关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要求:机械设计、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设备故障诊断能力。

企业示例:稀土材料加工厂、仪器设备制造商。

二、细分领域就业机会

稀土永磁材料领域

岗位:磁路设计师、永磁体生产工程师、电机应用工程师。

企业:英思特稀磁、麦戈龙科技等专注磁性材料的企业。

应用: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领域。

稀土发光材料领域

岗位:荧光粉研发工程师、LED封装工程师、光学测试工程师。

企业:显示技术企业、照明设备制造商。

应用:LED显示、激光器、生物成像等领域。

稀土催化材料领域

岗位:催化剂研发工程师、环保工程设计师、汽车尾气处理工程师。

企业:环保科技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应用:汽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处理等领域。

稀土储氢材料领域

岗位:储氢合金研发工程师、氢能系统工程师、电池材料工程师。

企业:氢能储能企业、新能源电池制造商。

应用:氢燃料电池车、储能电站等领域。

三、企业类型与就业方向

国有企业

代表企业:中国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中稀江西稀土。

机会:提供从原料开采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实践机会,适合追求稳定发展的求职者。

民营企业

代表企业:厦门钨业、英思特稀磁、麦戈龙科技。

机会:创新氛围浓厚,适合希望接触前沿技术和快速成长的求职者。

科研机构

代表机构: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院。

机会: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适合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求职者。

外资与合资企业

机会:参与国际项目合作,接触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新兴领域与跨界机会

新能源领域

岗位:电池材料研发工程师、风电设备工程师、氢能系统集成工程师。

企业:新能源车企、风电设备制造商、氢能企业。

电子信息领域

岗位:5G通信材料工程师、半导体靶材研发工程师、显示技术工程师。

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半导体企业、显示面板厂商。

生物医药领域

岗位: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工程师、光动力治疗设备工程师。

企业:生物医药公司、医疗器械企业。

五、就业前景与趋势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稀土元素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人才需求攀升。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稀土产业发展,为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

技术升级带来新机会:随着稀土材料性能提升和应用领域拓展,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跨界融合趋势明显:稀土材料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结合,催生新的就业方向。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