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9-08 ~ 2025-09-09
举办场地:北京市 网络会议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颗粒学作为一门融合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多学科原理的综合性学科,已成为推动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持续促进我国颗粒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由中国颗粒学会、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六届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将于2025年9月8-9日线上举办。

本届会议在延续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国家双碳战略、新质生产力发展及高端仪器自主创新等核心议题,从新能源材料中颗粒表征与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到生物医药领域颗粒技术在药物递送、制剂开发和医学应用中的创新实践;从气溶胶技术的前沿方法,到我国国产高端颗粒检测仪器自主研制与核心突破的最新进展——深度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多维度展现颗粒学在推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创新发展中的核心价值,搭建颗粒科技“研发-检测-应用”全链条交流平台。

会议将设置四大专场:

【1】新能源材料颗粒表征技术与应用

【2】生物医药颗粒技术与应用

【3】气溶胶检测技术与应用

【4】国产颗粒表征技术进展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研究现状

一、技术方法:从单一到多维,从静态到动态

传统方法的优化

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仍是纳米颗粒形貌分析的主流,但结合能谱仪(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可实现成分与晶体结构同步分析。

光散射技术:动态光散射(DLS)和静态光散射(SLS)广泛用于粒径分布测量,但多角度光散射(MALS)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的引入提升了分辨率和准确性。

离心沉降法:通过优化离心参数和数学模型,提高了对微米级颗粒的分离与表征效率。

新兴技术的突破

单颗粒分析技术:如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可实现单个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与粒径同步检测,突破了传统批量分析的局限性。

超分辨显微技术: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STED)和光激活定位显微术(PALM)将颗粒成像分辨率提升至纳米级,适用于生物颗粒(如外泌体)的动态追踪。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联用:结合化学成像技术,可同时获取颗粒的形貌、成分及分子结构信息,应用于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的快速鉴定。

多模态融合与智能化

机器学习辅助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处理海量颗粒图像或光谱数据,实现自动分类、缺陷识别和粒径统计,显著提升分析效率。

微流控芯片技术:集成颗粒分离、检测与操控功能,实现高通量、低样本量的实时分析,适用于生物细胞或药物载体的动态监测。

二、应用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

材料科学

纳米材料合成:通过精确控制颗粒形貌、尺寸和分散性,优化催化剂、电池电极和光电材料的性能。

3D打印粉末:表征金属/陶瓷粉末的流动性、球形度和粒径分布,直接影响打印件的质量与精度。

环境监测

大气颗粒物: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如气溶胶质谱仪)实时分析PM2.5/PM10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

水体微塑料:结合拉曼光谱和流式细胞术,实现微塑料的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

生物医学

药物递送系统:表征脂质体、聚合物微球等载体的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优化药物释放行为。

体外诊断: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或外泌体的颗粒特征,实现癌症早期诊断。

工业过程控制

食品与制药:监测乳液、悬浮液的颗粒稳定性,防止分层或沉淀,确保产品质量。

石油化工:分析催化剂磨损产生的细颗粒,优化设备运行参数以减少损耗。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技术瓶颈

复杂体系分析:如何从多组分、多尺度颗粒混合物中提取目标信息,仍需突破信号分离与解析算法。

动态过程监测:现有技术多侧重静态表征,对颗粒生长、团聚或溶解等动态行为的实时追踪能力有限。

标准与规范:不同仪器和方法间的结果可比性差,亟需建立统一的颗粒表征国际标准。

未来趋势

原位与在线检测:开发适用于高温、高压或腐蚀性环境的原位表征技术,如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用于熔融金属分析。

跨尺度关联分析:结合宏观性能测试与微观颗粒表征,建立“结构-性能”定量关系模型。

绿色与可持续技术:减少样品消耗和化学试剂使用,推动无损检测和微型化设备发展。

四、典型案例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SEM分析颗粒晶体结构与形貌,结合电化学测试优化粒径分布,提升电池循环寿命。

新冠病毒检测: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荧光标记,实现病毒颗粒的快速捕获与计数,为疫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

纳米材料研发

应用场景:表征金属纳米颗粒、量子点、二维材料(如石墨烯)的形貌、尺寸分布和晶体结构,优化其光学、电学或催化性能。

案例: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金纳米颗粒的粒径,调控其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用于生物传感或光热治疗。

3D打印与增材制造

应用场景:检测金属粉末(如钛合金、铝合金)的球形度、粒径分布和流动性,确保打印件致密度和机械性能。

案例:利用激光衍射法分析粉末粒径,避免因颗粒团聚导致的打印缺陷。

陶瓷与复合材料

应用场景:表征陶瓷颗粒的晶粒尺寸和孔隙率,优化烧结工艺;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颗粒的分散性,提升材料强度。

案例: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碳化硅颗粒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减少应力集中。

二、能源与环境

锂离子电池与储能

应用场景:分析正极材料(如NCM、LFP)的颗粒形貌和粒径分布,优化电极涂布工艺;检测电解液中杂质颗粒,防止电池短路。

案例: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SEM表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提升循环稳定性。

燃料电池与氢能

应用场景:表征催化剂载体(如碳纳米管)的孔隙结构,提高铂颗粒的分散度;检测氢气中颗粒污染物,保护燃料电池膜电极。

案例:通过氮吸附法分析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强催化活性。

大气与水环境治理

应用场景:在线监测PM2.5/PM10的化学组成与粒径分布,追溯污染源;分析水体中微塑料的形貌与成分,评估生态风险。

案例: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实时检测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支持污染防控决策。

三、生物医学与健康

药物递送系统

应用场景:表征脂质体、聚合物微球等载体的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优化药物释放行为;检测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效率。

案例:通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监测脂质体粒径变化,确保其靶向递送性能。

体外诊断与生物检测

应用场景: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或外泌体的颗粒特征,实现癌症早期诊断;分析病毒颗粒的形态与浓度,支持疫苗研发。

案例: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荧光标记,快速计数外泌体数量,评估肿瘤进展。

医疗器械与植入物

应用场景:表征生物陶瓷(如羟基磷灰石)颗粒的晶粒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促进骨整合;检测植入物表面涂层颗粒的脱落风险。

案例:通过AFM分析钛合金表面纳米级涂层的形貌,提升生物相容性。

四、食品与制药

食品质量控制

应用场景:检测乳液、悬浮液的颗粒稳定性,防止分层或沉淀;分析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的粒径分布,优化口感。

案例:利用激光衍射仪监测牛奶中脂肪颗粒的粒径,控制均质工艺参数。

药品研发与生产

应用场景:表征原料药的晶型与粒径,影响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检测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确保用药安全。

案例: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确定药物多晶型,避免疗效差异。

五、化工与石油工业

催化剂设计与优化

应用场景:分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粒径与分散度,提升反应选择性;检测催化剂磨损产生的细颗粒,优化设备运行参数。

案例:利用SEM-EDS表征铂颗粒在氧化铝载体上的分布,提高汽车尾气净化效率。

石油开采与炼制

应用场景:检测钻井液中固体颗粒的粒径分布,防止井筒堵塞;分析原油中沥青质颗粒的聚集行为,优化脱盐工艺。

案例:通过激光粒度仪监测磨矿产品粒度,指导浮选选矿流程。

六、半导体与电子工业

芯片制造

应用场景:检测光刻胶颗粒的尺寸与分布,控制线宽精度;分析抛光液中磨料颗粒的形貌,减少晶圆表面划伤。

案例:利用光学颗粒计数器监测超纯水中颗粒浓度,保障芯片良率。

显示技术

应用场景:表征量子点材料的粒径均匀性,优化显示色彩饱和度;检测OLED材料中杂质颗粒,避免屏幕亮点缺陷。

案例:通过TEM分析钙钛矿量子点的晶格结构,提升发光效率。

七、农业与土壤科学

农药与肥料研发

应用场景:表征微胶囊农药的粒径与释放速率,延长药效;分析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指导灌溉与施肥策略。

案例:利用激光衍射法监测缓释肥料颗粒的溶解行为,减少养分流失。

土壤修复

应用场景:检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颗粒物的化学形态,评估修复效果;分析生物炭颗粒的孔隙结构,提升吸附能力。

案例:通过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确定土壤中砷的颗粒结合状态,指导钝化处理。

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学术研究机构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研究方向:制定颗粒表征国际标准(如ISO 13320粒径分析标准),开发纳米颗粒参考物质,推动光散射、显微成像等技术的校准与验证。

成果应用:其研发的纳米颗粒标准物质被全球实验室广泛用于仪器校准,确保数据可比性。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

研究方向:聚焦微纳颗粒的计量学研究,建立颗粒形貌、尺寸和浓度的溯源体系,支撑欧盟环保法规(如PM2.5限值)的制定。

技术突破:开发了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纳米断层扫描技术,实现颗粒三维结构的无损表征。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

研究方向:在纳米颗粒合成与表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结合原位TEM和光谱技术,揭示颗粒生长动力学机制。

产业合作:与丰田、索尼等企业联合开发高性能电池材料,通过精确控制颗粒形貌提升能量密度。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

研究方向: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开展颗粒化学成像研究,实现单颗粒水平上的元素分布与分子结构分析。

应用案例:在环境科学领域,通过X射线荧光显微术追踪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路径。

二、全球领先仪器设备制造商1. 综合型分析仪器巨头

马尔文帕纳科(Malvern Panalytical,英国)

核心产品:Mastersizer激光粒度仪(市场占有率超60%)、Zetasizer纳米粒度电位仪、Morphologi G3颗粒形貌分析系统。

技术优势:将动态光散射(DLS)与电泳光散射(ELS)结合,实现纳米颗粒粒径与Zeta电位的同步测量。

行业应用:在制药行业用于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符合USP<788>标准。

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美国)

核心产品:Multisizer系列库尔特计数仪,基于电阻抗法实现0.4-2000μm颗粒的精准计数。

技术优势:单颗粒检测分辨率达0.1fC,适用于血液中血小板或外泌体的定量分析。

行业应用:在半导体行业监测超纯水中颗粒浓度,保障芯片良率。

2. 显微成像技术领导者

蔡司(Zeiss,德国)

核心产品:Sigma系列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配备Gemini电子光学柱,实现1nm分辨率下的无损成像。

技术优势: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可同步分析颗粒形貌、成分与晶体结构。

行业应用:在材料科学领域表征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优化反应选择性。

日立高新技术(Hitachi High-Tech,日本)

核心产品:SU9000超高压透射电镜(UHV-TEM),在1MV加速电压下实现0.05nm分辨率,支持原子级颗粒观测。

技术优势:搭载原位加热/冷却样品杆,可动态追踪颗粒在极端条件下的结构演变。

行业应用:在电池领域研究锂枝晶生长机制,指导固态电解质设计。

3. 光谱与质谱技术专家

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

核心产品:iCAP RQ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结合单颗粒模式(spICP-MS)实现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与粒径同步分析。

技术优势:检测限低至0.1ppt,可定量分析水体中银纳米颗粒的浓度与尺寸分布。

行业应用:在环境科学领域监测微塑料表面吸附的重金属污染物。

布鲁克(Bruker,德国)

核心产品:Dimension Icon原子力显微镜(AFM),配备PeakForce QNM模式,实现纳米颗粒力学性能(如模量、粘附力)的定量映射。

技术优势:在液体环境中可实时观测颗粒-细胞相互作用,支持生物医学研究。

行业应用:在药物递送领域表征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三、专业检测服务提供商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瑞士)

服务范围:提供颗粒表征全链条检测,包括粒径分布、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及毒性评估。

行业认证:通过ISO 17025认可,符合FDA、EMA等法规要求,支持药品、化妆品的注册申报。

典型案例:为新冠疫苗企业检测脂质体载体的粒径均匀性,确保批次一致性。

Intertek天祥集团(英国)

服务范围:聚焦工业颗粒检测,如金属粉末流动性测试、催化剂磨损分析、石油沥青质颗粒聚集行为研究。

技术优势:拥有马尔文、安东帕等主流仪器,可模拟高温高压工况下的颗粒动态行为。

行业应用:为航空航天企业检测涡轮叶片涂层颗粒的脱落风险,保障飞行安全。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CTI,中国)

服务范围:覆盖环境颗粒物(如PM2.5源解析)、食品添加剂粒径控制、电池材料颗粒表征等领域。

本地化优势:参与制定多项中国国家标准(如GB/T 19077-2016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典型案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检测正极材料颗粒的晶粒尺寸,优化快充性能。

四、新兴技术驱动型企业

NanoSight(英国,现属马尔文帕纳科)

核心技术: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通过激光散射与视频显微技术实现单个纳米颗粒的实时追踪与粒径统计。

技术优势:分辨率达10nm,可区分聚集体与单体颗粒,适用于外泌体、病毒样颗粒的定量分析。

行业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支持细胞外囊泡的临床研究。

Spectradyne LLC(美国)

核心技术:微流控电阻抗脉冲传感技术(mRPS),在纳升级液滴中实现单个颗粒的计数与粒径测量。

技术优势:检测范围覆盖30nm-10μm,无需校准曲线,适用于高浓度样品分析。

行业应用:在基因治疗领域监测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粒径分布,确保转染效率。

颗粒表征与检测分析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职责1. 研发技术岗

颗粒表征技术研发工程师

职责:开发新型颗粒表征技术(如基于AI的图像分析算法、原位检测方法),优化现有仪器性能(如提升激光粒度仪的分辨率)。

典型企业:马尔文帕纳科、布鲁克、赛默飞等仪器制造商,以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技能要求:精通光散射理论、显微成像技术、编程(Python/MATLAB)及仪器硬件设计。

纳米材料表征科学家

职责:研究纳米颗粒的合成-表征-性能关联,例如通过TEM观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晶粒尺寸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典型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以及巴斯夫、陶氏化学等材料公司。

技能要求:熟悉XRD、SEM、BET等表征技术,具备材料科学背景与数据分析能力。

2. 分析测试岗

颗粒分析测试工程师

职责:操作激光粒度仪、纳米粒度仪等设备,完成样品检测并出具报告(如药品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

典型企业:药明康德、华兰生物等制药企业,以及SGS、Intertek等第三方检测机构。

技能要求:掌握ISO 13320、USP<788>等标准,熟悉仪器校准与数据处理软件(如Mastersizer 3000软件)。

环境颗粒物分析专员

职责:监测大气/水体中的颗粒物浓度与成分(如PM2.5源解析、微塑料检测),支持环保政策制定。

典型企业:各地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下属研究所,以及聚光科技等环境监测设备企业。

技能要求:熟悉ICP-MS、GC-MS等元素分析技术,具备环境科学或化学背景。

3. 质量控制岗

颗粒质量控制工程师

职责:制定颗粒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如金属粉末的流动性、催化剂的磨损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颗粒参数波动。

典型企业:GE航空、西门子医疗等高端制造企业,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行业。

技能要求:了解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熟悉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

药品颗粒工艺工程师

职责:优化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的颗粒制备工艺(如湿法制粒、流化床干燥),确保粒径分布符合药典要求。

典型企业: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制药企业。

技能要求:掌握湿法制粒机、流化床等设备操作,熟悉PAT(过程分析技术)工具。

4. 销售与支持岗

颗粒仪器销售工程师

职责:向科研机构、企业推广激光粒度仪、SEM等设备,提供技术方案与售后支持。

典型企业:马尔文帕纳科、日立高新技术等仪器制造商。

技能要求:具备技术背景与沟通能力,熟悉行业应用案例(如制药行业需了解GMP规范)。

颗粒检测服务销售代表

职责:向企业客户销售第三方颗粒检测服务(如电池材料粒径检测、食品添加剂毒性评估)。

典型企业:SGS、华测检测等检测机构。

技能要求:了解行业法规(如FDA 21 CFR Part 11),具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二、行业分布与典型企业

行业 典型企业/机构 岗位需求特点
仪器制造 马尔文帕纳科、布鲁克、赛默飞、贝克曼库尔特 研发岗需求大,侧重光学、电子、软件交叉技能
制药 药明康德、恒瑞医药、正大天晴 分析测试与工艺岗集中,需符合GMP/FDA规范
新能源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 纳米材料表征岗需求增长,关注电池性能优化
环境监测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各地环境监测中心 环境颗粒物分析岗为主,需野外采样与数据分析
第三方检测 SGS、Intertek、华测检测 测试岗与销售岗并重,需多行业认证经验
科研机构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NIST、PTB 研发岗与博士后岗位多,侧重前沿技术研究

三、技能要求与知识储备1. 通用技能

实验操作:精通激光粒度仪、SEM、TEM、XRD等设备操作与维护。

数据分析:熟练使用Origin、Jade、ImageJ等软件处理颗粒数据,掌握Python/R进行统计建模。

标准法规:熟悉ISO 13320(粒径分析)、USP<788>(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等国际标准。

2. 行业专属技能

制药行业:了解清洁验证、数据完整性(ALCOA+原则)等GMP要求。

新能源行业:掌握电池材料表征技术(如XPS分析颗粒表面化学状态)。

环境行业:熟悉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模型(如CMB、PMF)与微塑料检测方法(如Py-GCMS)。

四、职业发展路径1. 技术路线

初级工程师(1-3年):操作仪器、完成常规检测任务。

高级工程师(3-5年):主导技术攻关(如开发新型粒径分析方法)、撰写专利。

技术专家/首席科学家(5年以上):引领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商业化。

2. 管理路线

项目经理:管理颗粒表征项目进度与成本,协调跨部门资源。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运营、人员培训与质量体系认证(如CNAS、ISO 17025)。

部门总监:制定技术战略、拓展业务领域(如从药品检测延伸至医疗器械)。

3. 跨界转型

技术销售:凭借技术背景转型为仪器/服务销售,薪资结构包含提成,职业天花板更高。

知识产权:在专利代理机构或企业法务部从事颗粒相关专利撰写与维权。

科学传播:加入科普媒体或仪器厂商市场部,负责技术内容创作与行业会议策划。

五、行业趋势与就业前景

新兴领域驱动需求:新能源电池(如固态电解质颗粒表征)、生物医药(如外泌体检测)、半导体(如超纯水颗粒监控)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颗粒表征岗位增长。

技术融合创造机会:AI在颗粒图像识别中的应用(如自动分类晶体形貌)、量子传感技术在纳米粒径测量中的突破,催生跨学科岗位。

国际化就业机会:跨国企业(如马尔文帕纳科、SGS)在全球设有研发中心与实验室,提供海外轮岗或派驻机会。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