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下属部分全国性学会开展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试点工作。经中国科协批准(科协学发(2004)042号),学会已从2004年开始开展腐蚀与防护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以能力为导向,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考核包括对申请者专业技术知识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两部分。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可获得由学会核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可在学会网站查证 。为满足没有经过系统腐蚀与防护理论知识学习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培训中心设计和实施了腐蚀与防护工程师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既满足了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通过考试合格的人员也可申请腐蚀与防护 工程师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根据社会需求,现计划于2025年12月14日-20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联合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德华腐隆辰防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萧县萧籍企业家联合会在安徽省萧县联合举办第六十二期腐蚀与防护工程师专业技术培训班。
欢迎从事腐蚀与防护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踊跃报名参加。
腐蚀与防护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对象面向本学会会员。尚不是会员的认证申请者请登录学会网站填写相关信息申请入会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腐蚀与防护工程师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试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腐蚀与防护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技术突破
绿色防腐材料研发
生物基防腐剂:以葡萄糖氧化酶为代表的酶促反应体系,通过消耗氧气实现食品天然保鲜,已应用于烘焙行业,减少化学防腐剂使用。
可降解防腐剂:如某企业研发的木材防腐剂,在自然环境中分解率显著提升,获LEED绿色建筑认证,推动低碳转型。
水性/无溶剂涂料:水性工业涂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海洋风电、石油化工等领域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降低VOCs排放。
智能防腐监测技术
物联网+AI融合:企业与华为合作开发“智慧防腐系统”,通过海洋平台部署腐蚀传感器,结合AI算法预测设备维护周期,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
无线传感网络(WSN):结合腐蚀指纹识别算法,覆盖1000m²区域,数据传输周期≤10s,支持远程诊断,应用于桥梁、隧道等结构健康监测。
纳米与仿生材料应用
纳米复合涂层:含SiO₂纳米颗粒的涂层抗蚀性提升40%,适用于极端工况环境。
仿生自修复涂层:如含微胶囊的智能涂层,pH响应释放缓蚀剂,酸性介质中防护效率较传统涂层提升65%。
二、行业应用与市场拓展
新能源领域爆发式增长
海上风电:高盐高湿环境推动海洋工程防腐成为最大增量市场,自修复智能涂层技术加速商业化,年需求增长率持续走高。
氢能储运:固态电池电解质防腐技术突破续航瓶颈,氢能源储罐内壁防腐需求涌现。
传统工业技术升级
石油石化:靶向防腐药剂与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2025年行业会议聚焦绿色生物基涂料、氢能管道腐蚀防治。
船舶与桥梁:复层矿脂包覆技术防护效果达30年,OTC包覆技术实现异形结构防护,推动重工业领域防腐材料迭代。
新兴市场跨界融合
生物医药:纳米缓释防腐剂通过控制分子释放速率,延长疫苗、生物制剂有效期,打破跨国企业技术垄断。
日化领域:无防腐剂化妆品采用植物提取物防腐体系,成功打入高端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需求。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技术瓶颈
深海环境:高水压下涂层渗透行为影响服役寿命,国内深海装备防腐涂层寿命距15年目标仍有差距,需开发更适配的牺牲阳极材料。
极地高原:低温干燥与高辐照强度加速涂层老化,抗结冰涂层(如超疏水涂层)和应力腐蚀断裂防控成为研究重点。
标准化与国际化
ISO标准修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牵头修订ISO 11306国际标准,细化海洋环境腐蚀试验规程,构建表层海水至深海的腐蚀试验方法体系。
全球市场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防腐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需应对国际标准差异与技术壁垒。
可持续发展路径
循环经济:推广防腐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政策驱动:国家“双碳”目标与新基建战略推动行业从单一材料供应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企业需在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
腐蚀与防护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传统工业领域:保障核心装备长周期运行
石油石化行业
应用场景:油气管道、储罐、炼化设备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压、含硫腐蚀介质环境,易发生均匀腐蚀、点蚀及应力腐蚀开裂。
防护技术:
靶向防腐药剂:针对不同腐蚀类型(如CO₂/H₂S共存环境)开发专用缓蚀剂,结合智能加药系统实现精准控制。
智能监测预警:部署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内壁腐蚀速率,结合AI算法预测剩余寿命,减少非计划停机。
案例:某炼厂采用复层矿脂包覆技术(PTC)对储罐底部进行防护,服役寿命从10年延长至30年,维护成本降低60%。
船舶与海洋工程
应用场景:船体、海上平台、海底管道面临海水、微生物及海洋大气腐蚀,需应对高盐雾、潮汐冲刷等复杂工况。
防护技术:
自修复智能涂层:含微胶囊的环氧涂层在裂纹扩展时释放缓蚀剂,实现局部自修复。
牺牲阳极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联合系统:针对深海高压环境优化阳极材料(如铝合金),延长使用寿命。
案例:南海某平台采用OTC包覆技术对异形结构进行防护,10年内未发生腐蚀穿孔,较传统涂层效率提升3倍。
电力行业
应用场景:输变电设备(如铁塔、导线)、核电站冷却系统因电化学腐蚀导致接触不良或泄漏。
防护技术:
导电防腐涂料:在铁塔表面涂覆含石墨烯的导电涂层,兼顾防腐与防雷击功能。
核级防腐材料:开发耐辐射、耐高温的钛合金涂层,保障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安全。
案例:某特高压线路采用锌铝伪合金涂层,防腐寿命从15年延长至25年,减少停电检修次数。
二、新兴能源领域:支撑绿色转型关键设施
海上风电
应用场景:风机基础、海底电缆长期浸没于海水,需应对潮汐流、生物附着及机械磨损。
防护技术:
海洋工程专用涂料:采用低表面能防污涂层减少藤壶附着,降低维护成本。
阴极保护远程监控: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调整保护电位,优化能耗。
案例: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采用纳米复合涂层,单台风机年维护成本降低40万元。
氢能储运
应用场景:氢气压缩机、储罐内壁因氢原子渗透导致氢脆,需开发抗氢渗涂层。
防护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MOF)涂层:通过分子筛效应阻隔氢原子扩散。
固态电解质界面修饰: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表面沉积氮化钛薄膜,提升耐蚀性。
案例:某企业研发的氢能储罐内壁涂层,氢渗速率较传统材料降低80%。
新能源汽车
应用场景:动力电池外壳、充电桩接口因盐雾或潮湿环境导致腐蚀,影响安全性。
防护技术:
水性导电涂层:替代溶剂型涂层,满足VOCs排放标准。
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表面生成陶瓷化涂层,提升耐蚀与耐磨性。
案例:比亚迪采用微弧氧化涂层,动力电池外壳盐雾试验通过1000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民生领域:提升生活品质与公共安全
建筑与基础设施
应用场景:钢结构桥梁、地铁隧道、市政管网因氯离子渗透或微生物腐蚀导致结构劣化。
防护技术:
电化学除氯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阴极保护,去除氯离子并修复钢筋锈蚀。
石墨烯改性混凝土:通过掺入石墨烯纳米片提升抗渗性与耐久性。
案例:港珠澳大桥采用硅烷浸渍技术,混凝土表面吸水率降低90%,设计寿命达120年。
食品与日化
应用场景:金属包装罐、化妆品容器需防止内容物腐蚀容器,同时满足食品安全标准。
防护技术:
生物基防腐剂:以葡萄糖氧化酶消耗氧气实现天然保鲜,应用于烘焙食品。
无防腐剂体系:通过植物提取物(如茶多酚)抑制微生物生长,开发“零添加”化妆品。
案例:某品牌奶粉罐采用内壁环氧涂层,耐酸性内容物腐蚀,保质期延长至24个月。
生物医药
应用场景:医疗器械、植入物(如关节假体)需兼顾生物相容性与耐蚀性。
防护技术:
钛合金表面改性:通过阳极氧化生成氧化钛薄膜,提升耐蚀性与骨整合能力。
可降解镁合金涂层:开发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控制降解速率以匹配组织修复周期。
案例:强生公司采用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关节植入后10年生存率提升至95%。
四、特殊环境领域:突破极端工况技术瓶颈
航空航天
应用场景:飞机蒙皮、发动机叶片因高温氧化、冷热循环导致腐蚀疲劳。
防护技术:
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表面沉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涂层,隔热并抗氧化。
冷喷涂技术:修复铝合金结构裂纹,避免热影响区性能下降。
案例:C919客机采用冷喷涂修复技术,维修成本较传统焊接降低70%。
极地与高原
应用场景:低温干燥与高辐照强度加速涂层老化,需开发抗结冰与耐辐射材料。
防护技术:
超疏水涂层:通过仿生荷叶结构实现自清洁与抗结冰,应用于风电叶片。
稀土掺杂涂层:提升耐紫外线老化性能,保障高原通信基站长期运行。
案例:南极科考站采用氟碳涂层,表面接触角达160°,积雪自动滑落。
深空探测
应用场景:月球尘埃、火星大气中的氧化性颗粒对探测器表面造成磨损。
防护技术:
自清洁涂层:利用光催化效应分解有机污染物,减少尘埃附着。
原子氧防护涂层:在低地球轨道卫星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抵御原子氧侵蚀。
案例:天问一号火星车采用聚酰亚胺复合涂层,表面磨损率较未防护材料降低90%。
五、未来趋势: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
材料基因组计划:通过高通量计算筛选新型防腐材料,缩短研发周期。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备腐蚀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循环经济模式:推广防腐材料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腐蚀与防护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权威研究机构
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成立时间:2011年
核心方向:海洋工程设施腐蚀防护、生物污损防治、安全评估及修复技术。
技术成果: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海工混凝土防腐蚀技术、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等,应用于胜利油田、青岛港等重大工程。
国际合作:协办国际学术会议,推动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成立时间:1996年
核心方向:金属材料腐蚀控制、高温防护涂层、核电及油气管道防腐。
技术成果:承担秦山核电站、西气东输等国家工程防腐项目,形成六大类防腐技术及四大类示范工程。
分支机构:2020年在广州设立分中心(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
成立时间:198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
核心方向:材料服役性能预测、环境断裂、高温腐蚀与表面工程。
技术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装置”。
国际认可:2017年获国际腐蚀工程师学会(NACE)杰出研究机构奖。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成立时间:建院初期(近60年历史)
核心方向:稀有金属表面处理、高温防护涂层、钛合金耐蚀技术。
技术成果:开发钛合金耐蚀涂层、Cr涂层制备技术,应用于蛟龙号深潜器及舰船动力系统。
产业转化:研制阴极保护用阳极等系列产品,服务国防与民用工业。
二、行业领军企业
河北全宝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环氧重防腐涂料、乙烯基防水防腐涂料。
技术优势:湿度响应型固化剂,适应95%RH高湿度环境施工。
应用案例:中石化、国家电网、中铁建等企业工程项目,解决地铁渗漏难题。
PPG工业公司(庞贝捷)
核心产品:交通工具用漆、工业及航天涂料。
市场地位:全球500强企业,世界领先的防腐涂料制造商。
技术优势:提供统一配方和性能的全球产品,服务范围广泛。
阿克苏诺贝尔(国际牌)
核心产品:高性能防腐油漆。
市场地位:全球少数能提供统一配方产品的公司,防腐涂料十大品牌。
技术优势:覆盖装饰漆、工业漆、船舶漆等多领域。
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船舶漆、工业油漆。
市场地位:全球最大船舶漆供应商之一,始于1926年挪威。
技术优势:粉末涂料及制漆领域领先,服务全球客户。
上海立涂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水性环氧防腐涂料、高固体份环氧涂料。
技术优势:专注环保型涂料,满足低VOC排放需求。
市场定位:提供绿色防腐解决方案,服务现代工业。
三、技术方向与产业应用
海洋工程: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中心的技术已应用于海上风电、深海探测等领域,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金属材料:国家金属腐蚀控制中心的技术服务于核电、油气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环保涂料:上海立涂德等企业通过水性化、无溶剂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高端制造:西北有色院的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腐蚀与防护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行业分布:覆盖国民经济关键领域
石油石化与化工
典型岗位:腐蚀工程师、管道腐蚀工程师、炼油化工腐蚀工程师
企业示例:中石化、卫星化学、中科韦尔
需求背景:油气管道、储罐、炼化设备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压、含硫腐蚀介质环境,需专业人员开展腐蚀监测、阴极保护及材料选型。
新能源与储能
典型岗位:腐蚀技术高级系统工程师(新能源方向)、电池售后现场服务员
企业示例: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储能
需求背景:海上风电、光伏支架、储能电池系统面临高盐雾、湿热环境,需开发耐蚀涂层及智能监测技术。
海洋工程与船舶
典型岗位:船舶腐蚀防护工程师、海洋平台腐蚀控制工程师
企业示例:中船重工、振华重工
需求背景:船体、海上平台长期浸没于海水,需应对电化学腐蚀及生物附着问题。
电子与半导体
典型岗位:GaN/SiC腐蚀工艺工程师、半导体现场服务工程师
企业示例:中芯国际、长江存储
需求背景:芯片制造过程中,湿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CMP)等工艺需严格控制材料腐蚀。
机械制造与汽车
典型岗位:车身防护设计工程师、金属腐蚀防护工程师
企业示例:东风汽车、比亚迪
需求背景:汽车排气管、底盘等部件需抵御尾气腐蚀及道路盐雾侵蚀。
二、岗位类型:从研发到现场服务的全链条覆盖
技术研发类
岗位示例:涂料研发工程师、材料腐蚀工程师、仿真工程师(腐蚀方向)
核心职责:开发耐蚀材料、优化涂层配方、建立腐蚀预测模型。
能力要求:材料科学、电化学基础,熟悉CAD/CAE软件(如COMSOL)。
现场服务类
岗位示例:腐蚀防护现场服务工程师、管道内检测工程师
核心职责:实施阴极保护、涂层修复、腐蚀数据采集。
能力要求:现场操作经验,熟悉NACE标准(如CP2、CP3认证)。
项目管理类
岗位示例:腐蚀控制项目经理、防腐工程总监
核心职责:统筹防腐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及成本管控。
能力要求:PMP认证,熟悉ISO 12944防腐标准。
质量控制类
岗位示例:腐蚀检测工程师、QC工程师(防腐方向)
核心职责:通过超声波测厚、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评估防腐效果。
能力要求:无损检测(NDT)资质,熟悉ASTM检测规范。
三、薪资水平:技术深度与行业经验决定收入
初级岗位(1-3年):6K-15K/月
典型职位:腐蚀技术员、现场服务工程师
企业示例:贵州兴恒利丰科技(贵阳,3K-8K)、宁波振翮科技(9K-13K)
中级岗位(3-5年):15K-30K/月
典型职位:腐蚀工程师、材料研究专家
企业示例:合图智造(观山湖区,11K-20K)、浙江钰烯(10K-15K)
高级岗位(5年以上):30K-70K/月
典型职位:首席腐蚀科学家、防腐技术总监
企业示例:海油来博(滨海新区,40K-70K)、美的集团(上海,25K-55K)
博士/专家岗:面议或50K+
典型职位:金属材料腐蚀研究员、腐蚀仿真首席工程师
企业示例: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面议)、某杭州互联网上市公司(50K-80K)
四、能力要求:复合型技能成就业核心
技术基础
掌握腐蚀电化学原理、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熟悉至少一种防腐技术(如涂层、阴极保护、缓蚀剂)。
工具应用
熟练使用腐蚀监测设备(如LPR探针、FBS电化学传感器)。
掌握仿真软件(如BEASY、FLUENT)进行腐蚀预测。
行业标准
了解NACE、ISO、ASTM等国际防腐规范。
持有NACE CP认证、CWI焊检师资质者优先。
软技能
跨部门协作能力(如与工艺、采购部门沟通)。
项目管理能力(如制定防腐工程进度计划)。

 主办方
        	主办方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