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药物流行病学高质量发展,提高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水平,由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学术年会”定于2025年9月19-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本次会议以“‘数智融合,中西汇通’推动药物流行病学创新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宣传循证医学在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交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探讨药物流行病学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旨在帮助我国研究者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推动临床实践与药物研究的发展。
会议主题
“数智融合,中西汇通”推动药物流行病学创新发展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药物流行病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进展
真实世界数据(RWD)与真实世界证据(RWE)的应用
数据来源扩展:电子健康记录(EHR)、医保数据库、可穿戴设备、患者登记系统等成为主要数据源,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和长期用药情况。
研究设计创新:倾向评分匹配、工具变量分析、断点回归等因果推断方法被广泛用于减少混杂偏倚,提升证据质量。
监管认可:FDA、EMA等机构已将RWE纳入药物审批和安全性监测框架(如加速审批、标签扩展)。
药物安全性监测与信号检测
自发报告系统优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挖掘潜在不良反应信号(如VAERS、FAERS数据库分析)。
大数据驱动的主动监测: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如Sentinel Initiative、CNODES)实现实时风险评估,缩短信号检测周期。
特殊人群研究:关注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多病共存患者的用药安全,填补临床试验空白。
药物有效性评估与比较效果研究(CER)
头对头研究:通过观察性研究设计(如新用户队列、目标试验模拟)比较同类药物疗效,指导临床决策。
精准用药研究: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数据,探索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如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
长期疗效追踪:评估慢性病药物(如抗抑郁药、降糖药)的长期获益与风险平衡。
药物利用与经济学评价
用药模式分析:研究药物处方合理性、依从性及地区差异(如抗生素滥用、阿片类药物危机)。
卫生经济学模型:通过成本效果分析(CEA)、预算影响分析(BIA)评估药物经济性,辅助医保目录调整。
药物政策研究:分析药品带量采购、分级诊疗等政策对用药行为的影响。
二、技术方法革新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构建药物不良反应预测、疗效预测模型(如深度学习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响应预测)。
异质性处理:通过聚类分析识别亚组效应,支持个性化治疗。
数据标准化:利用本体论(如OMOP CDM)实现多数据库联合分析。
因果推断方法
工具变量法:利用基因变异(Mendelian Randomization)或政策变化作为工具变量,减少未观测混杂。
负控制设计:通过引入阴性对照变量验证研究假设,提升因果推断可靠性。
动态预测模型:结合马尔可夫链、微分方程模拟药物长期效应。
患者参与研究
患者报告结局(PROs):整合患者主观体验数据(如症状、生活质量)到药物评价中。
社交媒体挖掘:通过NLP分析患者论坛、推文等非传统数据源,捕捉用药相关真实世界体验。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数据质量与隐私问题
数据碎片化:不同数据库间变量定义、编码标准不统一,需加强数据治理与互操作性。
隐私保护:在数据共享中应用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技术,平衡数据利用与个人隐私。
方法学局限性
残余混杂:尽管统计方法不断进步,但观察性研究中未测量混杂仍难以完全消除。
外部有效性:真实世界研究结果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形成证据链闭环。
跨学科合作需求
推动流行病学、药理学、数据科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协作,构建综合研究框架。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药物流行病学监测网络(如WHO全球药品监测计划)。
政策与伦理框架完善
制定RWE应用指南,明确其在监管决策中的角色与边界。
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学术机构开放数据资源。
四、典型案例
COVID-19药物研究:利用全球健康数据网络(如Observational Health Data Sciences and Informatics, OHDSI)快速评估瑞德西韦、羟氯喹等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肿瘤免疫治疗安全性监测:通过FAERS数据库分析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信号。
阿片类药物危机应对:结合医保数据与死亡记录,分析处方模式与过量死亡风险关联,推动政策干预。
药物流行病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医药研发与制药产业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优化
真实世界证据(RWE)补充:利用电子健康记录(EHR)、医保数据库等真实世界数据,设计更贴近临床实践的试验(如实用性试验),减少对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依赖。
目标人群筛选:通过药物流行病学分析识别高风险或高获益亚组,优化入组标准(如肿瘤免疫治疗中PD-L1表达阳性患者的筛选)。
适应性试验设计:根据中期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试验方案(如剂量、样本量),提高研发效率。
药物安全性监测与风险管理
上市后监测(IV/V期研究):通过自发报告系统(如FAERS)、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如Sentinel Initiative)实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指导风险最小化策略(如黑框警告、用药禁忌更新)。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分析多药联用场景下的不良反应风险(如抗凝药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优化联合用药指南。
特殊人群安全性评估: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群体开展专项研究,填补临床试验空白(如抗癫痫药在妊娠期的致畸性研究)。
药物经济学与市场准入
成本效果分析(CEA):评估药物相对于现有疗法的经济性,支持医保谈判和定价策略(如PD-1抑制剂的卫生技术评估)。
预算影响分析(BIA):预测新药上市对医保基金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辅助决策部门制定报销政策。
市场细分与定位:通过用药模式分析识别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罕见病药物市场潜力评估),指导产品差异化竞争。
二、医疗卫生管理与政策制定
临床用药指南更新
证据整合:系统评价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与RCT证据,制定或修订诊疗规范(如高血压药物选择指南的更新)。
个体化治疗推荐:结合患者特征(如基因型、合并症)和药物反应数据,推动精准用药(如华法林剂量调整模型)。
公共卫生政策干预
抗生素耐药性控制:分析抗生素处方模式与耐药菌传播的关联,制定限抗政策(如门诊禁止静脉输注抗生素)。
阿片类药物危机应对:通过医保数据追踪处方量与过量死亡风险,推动处方监测计划(PDMP)和纳洛酮配发政策。
疫苗安全性监测:利用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评估疫苗罕见不良反应,维护公众接种信心。
医疗质量与绩效评价
用药合理性评估:构建处方适宜性指标(如抗生素使用率、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率),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依从性管理:分析患者用药中断或换药原因,优化随访和干预策略(如慢性病药物依从性提升项目)。
三、保险与支付方领域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
风险评估与精算定价:基于药物使用数据预测参保人群的健康风险(如糖尿病药物使用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联),调整保费和免赔额。
健康管理服务整合:针对高风险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提供额外筛查或干预服务,降低赔付成本。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
药物价值评估:结合药物流行病学证据和经济学模型,评估新药是否符合“保基本、临床必需、价格合理”原则(如CAR-T疗法纳入医保的可行性分析)。
谈判策略制定:利用真实世界数据量化药物疗效优势,为医保谈判提供筹码(如罕见病药物“灵魂砍价”依据)。
四、医疗器械与数字健康产业
伴随诊断与精准医疗
生物标志物验证: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确认诊断试剂(如PD-L1检测)与药物疗效的关联性,支持伴随诊断审批。
数字疗法效果评估:分析移动医疗应用(如糖尿病管理APP)对用药依从性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推动数字疗法报销。
可穿戴设备与远程监测
用药行为追踪:结合智能药盒、传感器数据,分析患者实际用药时间、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如抗凝药INR值波动监测)。
不良反应实时预警:利用AI模型处理可穿戴设备数据(如心率变异性与药物心脏毒性的关联),实现早期干预。
五、监管与合规领域
药品监管决策支持
加速审批与附条件批准:基于RWE缩短新药上市时间(如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特定基因突变肺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药品撤市与标签更新:根据药物流行病学信号及时采取监管行动(如罗格列酮因心血管风险被限制使用)。
国际比较与合作
全球药物安全监测:参与WHO全球药品监测计划(如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共享跨国药物不良反应数据。
监管科学创新:推动真实世界证据国际互认(如ICH E17指南制定),减少重复研究。
六、其他新兴领域
环境健康与药物污染
药物残留监测:分析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中的药物浓度,评估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如抗生素残留与耐药菌传播)。
兽医与动物用药
兽药安全性评估:研究动物用药对人类食品链的安全风险(如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残留与耐药菌传播)。
社会药学与健康公平
用药可及性分析:识别不同地区、种族间的药物获取差异(如偏远地区罕见病药物供应问题),推动政策干预。
药物流行病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学术与研究机构
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BWH)
研究重点:药物安全性监测、比较效果研究(CER)、卫生经济学评价。
标志性项目:
Sentinel Initiative:FDA资助的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利用全美医疗数据实时监测药物风险。
LEAF(Leverag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or Advancing Pharmacoepidemiology):开发电子健康记录(EHR)分析工具,支持大规模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LSHTM)
研究重点:全球药物政策、抗生素耐药性、疫苗安全性。
标志性项目:
Cochrane药物与酒精组:系统评价药物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WHO指南提供证据。
ReAct(Action on Antibiotic Resistance):推动全球抗生素合理使用政策。
加拿大药物利用研究与效果研究网络(Canadian Network for Observational Drug Effect Studies, CNODES)
研究重点:多数据库联合分析、药物安全性信号检测。
合作模式:整合加拿大7省医保数据,开展跨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如糖尿病药物与膀胱癌风险关联研究)。
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下属机构
EMA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Pharmacovigilance Department:负责欧盟药物上市后监测,推动RWE在监管决策中的应用。
PROTECT(Pharmaco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n Outcomes of Therapeutics by a European Consortium):欧盟资助项目,开发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工具。
二、政府与监管机构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关键部门:
Office of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ology (OSE):负责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主导Sentinel Initiative等项目。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通过Real-World Evidence Program推动RWE在审批中的应用(如加速罕见病药物上市)。
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关项目: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UMC):全球药品安全监测核心机构,管理VigiBase(全球最大自发报告数据库)。
Global Benchmarking Tool (GBT):评估各国药物监管体系能力,促进国际标准统一。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关键举措:
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推动RWE在中药、罕见病药物中的应用。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运营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CAERS),发布年度安全报告。
三、企业与商业品牌
IQVIA(原IMS Health与Quintiles合并)
核心业务:
Real-World Solutions:提供真实世界数据平台(如IQVIA Disease Atlas),支持药物上市后研究。
HEOR(Health 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辅助客户制定市场准入策略。
标志性案例:为多家跨国药企提供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RWE生成服务,支持FDA加速审批。
Flatiron Health(罗氏旗下)
核心业务:
Oncology EHR Platform:整合肿瘤专科EHR数据,构建结构化数据库用于疗效评估(如免疫治疗响应率分析)。
FDA合作项目:参与Project Optimus,优化肿瘤药物剂量探索方法。
Aetion
核心业务:
Aetion Evidence Platform:基于RWD快速生成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证据,支持医保决策和监管申报。
FDA Sentinel合作:开发工具验证RWE在药物安全性评估中的可靠性。
Cerner
核心业务:
HealtheDataLab:利用Cerner EHR数据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聚焦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药物依从性分析)。
与CDC合作:分析抗生素处方模式与耐药菌传播的关联。
四、国际合作网络与联盟
Observational Health Data Sciences and Informatics (OHDSI)
成员构成:全球100+学术机构、企业(如哥伦比亚大学、Janssen、FDA)。
核心工具:
OMOP Common Data Model:标准化多源数据,支持跨数据库联合分析。
开源软件(如ATLAS):提供研究设计、执行和可视化平台。
标志性研究:COVID-19药物疗效全球协作研究(如瑞德西韦、羟氯喹的快速评估)。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pidemiology (ISPE)
核心活动:
年度会议:发布药物流行病学最新方法学与研究成果。
指南制定:发布《Good Pharmacoepidemiology Practice (GPP)》标准,规范研究设计。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ISPOR)
核心活动:
卫生经济学方法学培训:推广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如Markov链、微模拟)。
政策倡导:推动RWE在卫生技术评估(HTA)中的国际认可。
五、中国本土代表性机构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
研究重点:药物政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学。
标志性项目:参与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证据支持体系构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组
研究重点:抗生素耐药性、疫苗安全性、慢性病药物管理。
合作网络:与WHO、EMA合作开展全球药物监测项目。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研究重点:药物经济学、市场准入策略、RWE政策研究。
标志性成果:发布《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修订版。
药物流行病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学术研究机构与高校1. 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职责:
设计并执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如药物安全性监测、疗效比较、真实世界研究);
分析大型医疗数据库(如电子健康记录、医保数据、登记研究数据);
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参与学术会议交流。
技能要求:
精通统计软件(R、SAS、Stata)和数据库管理;
熟悉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倾向评分匹配);
具备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典型机构:
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等。
2. 博士后研究员
职责:
开展高影响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如COVID-19药物疗效评估、罕见病药物安全性监测);
申请国家级或国际合作课题,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
技能要求:
博士学历(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药学等相关专业);
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具备独立科研能力。
典型机构:
美国FDA下属研究中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合作实验室、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
3. 科研助理/数据管理员
职责:
协助研究者清洗、整理医疗数据;
管理研究数据库,确保数据质量与合规性;
参与研究设计讨论与伦理申请。
技能要求:
熟悉SQL、Python等数据工具;
了解HIPAA、GDPR等数据隐私法规。
典型机构:
全球药品安全监测网络(如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学会(ISPE)成员单位。
二、政府与监管机构1. 药品安全监测专员
职责:
监测药物上市后不良反应(ADR),分析信号检测数据;
参与药品风险评估与利益-风险(Benefit-Risk)分析;
撰写药品安全性更新报告(PSUR),支持监管决策。
技能要求:
熟悉药物警戒(PV)法规(如ICH E2B、GVP);
具备风险沟通与政策解读能力。
典型机构:
美国FDA Office of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ology、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
2. 真实世界证据(RWE)政策研究员
职责:
研究RWE在药品审批、医保目录调整中的应用场景;
参与制定RWE方法学指南与监管框架;
与学术界、企业合作开展RWE示范项目。
技能要求:
了解HTA(卫生技术评估)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具备政策分析与跨部门协作能力。
典型机构: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Real-World Evidence Program、中国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
三、医药企业与CRO1. 药物流行病学科学家(Pharmacoepidemiologist)
职责:
设计并执行药物上市后研究(如IV期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
分析真实世界数据(RWD),支持药品标签更新与市场准入;
与监管机构沟通研究结果,应对安全性质疑。
技能要求:
精通RWE研究设计(如目标试验模拟、断点回归分析);
熟悉EMA、FDA对RWE的监管要求。
典型企业:
跨国药企(如罗氏、辉瑞、诺华)、创新药企(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CRO(如IQVIA、昆泰)。
2. 卫生经济学与结果研究(HEOR)经理
职责:
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如成本-效果分析、预算影响分析);
构建疾病模型,预测药物长期临床与经济价值;
支持药品定价与医保谈判策略制定。
技能要求:
精通TreeAge、Microsoft Excel等建模工具;
了解各国医保报销政策与HTA流程。
典型企业:
艾昆纬(IQVIA)、Aetion、Flatiron Health(罗氏旗下)。
3. 真实世界数据(RWD)分析师
职责:
从EHR、医保、可穿戴设备等多源数据中提取药物使用信息;
开发数据清洗与标准化流程(如采用OMOP CDM模型);
支持研究团队构建分析数据集(ADaM)。
技能要求:
熟练运用SQL、Python进行数据挖掘;
了解FHIR、HL7等医疗数据交换标准。
典型企业:
Cerner、Epic Systems、IBM Watson Health。
四、医疗健康科技公司1. 医疗大数据产品经理
职责:
设计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平台(如自动化信号检测工具、RWE生成系统);
与临床专家、统计学家合作定义产品需求;
推动产品商业化落地(如向药企、监管机构销售数据服务)。
技能要求:
具备医疗大数据产品开发经验;
了解AI在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如NLP处理临床文本)。
典型企业:
阿里健康、平安科技、医渡云(中国);
Flatiron Health、Tempus(美国)。
2. 临床研究数据科学家
职责:
开发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药物安全性事件(如肝损伤、心律失常);
优化观察性研究设计(如使用因果推断算法减少混杂偏倚);
参与跨学科团队(如与AI工程师、临床医生合作)。
技能要求:
精通Python、TensorFlow/PyTorch;
了解临床研究伦理与数据治理规范。
典型企业:
深睿医疗、推想科技(中国);
BenevolentAI、Atomwise(美国)。
五、国际组织与非政府机构1. 全球药品安全协调员
职责:
参与WHO药品安全监测计划(如VigiBase数据库管理);
培训发展中国家药品监管人员掌握药物警戒技能;
撰写全球药品安全报告,推动国际政策协调。
技能要求:
具备多语言能力(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熟悉国际药品监管法规(如ICH指南)。
典型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
2. 公共卫生项目官员
职责:
设计并实施抗生素耐药性监测项目(如全球AMR监测系统GLASS);
评估疫苗接种政策对药物使用模式的影响;
与政府、企业合作推广合理用药实践。
技能要求:
具备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估经验;
了解全球健康治理框架(如SDGs目标3)。
典型机构:
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六、职业发展路径与技能提升建议
学术路径:
博士→博士后→助理教授→教授/首席研究员,需持续发表高水平论文并申请课题。
企业路径:
初级分析师→高级科学家→团队负责人→部门总监,需积累项目经验并提升管理能力。
跨领域转型:
药物流行病学→卫生政策→医疗大数据产品,需补充政策分析或产品开发技能。
技能提升方向:
学习RWE方法学(如参加ISPE培训课程);
掌握AI工具(如参加Kaggle医疗数据竞赛);
考取专业认证(如CPHIMS国际医疗信息管理师)。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