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7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0-11 ~ 2025-10-12
举办场地:珠海横琴凯悦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第17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US-China Green Energy Forum,UCGEF2025)将于2025年10月11-12日在广东省横琴召开。论坛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外院士学者作主旨演讲、参与创新高端对话,同时组织专题分论坛。来自能源与电力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围绕新兴技术赋能低碳转型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最新技术与实践经验,共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快能源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论坛主题

论坛主题:新兴技术赋能低碳转型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美绿色能源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美绿色能源研究现状

一、中国:全产业链主导与技术创新引领

产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光伏制造: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70%以上,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突破性电池技术将锂电系统成本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以下,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

储能技术:储能成本较五年前下降60%,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突破5亿千瓦,带动储能、输配电网及氢能源产业链长线增长。

清洁能源投资: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3.8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5%,连续五年领跑全球。

技术创新与突破

AI与绿色能源融合:AI算法优化光伏电站运维效率最高可达40%,智能电网管理平台使中国部分区域弃风弃光率降至3%以下。

关键技术专利: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专利数量居世界前列,例如五分钟快速充电系统、钙钛矿光伏组件(转化效率突破26%)等。

全供应链优势:从关键矿产到终端产品,中国构建了完整的清洁能源供应链,光伏产品为非洲和东南亚偏远社区提供电力保障。

政策与市场驱动

“电基国家”战略:中国加速推进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体系转型,通过ESG基金、绿色债券等方式吸引国际资本布局。

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为全球绿色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渠道,例如在非洲推动电气化,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二、美国:政策波动与供应链重构下的转型挑战

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

联邦政策支持: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为绿色项目提供3690亿美元税收抵免,覆盖可再生能源、碳捕捉、电动汽车等领域。

州级行动:加州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并投入超50亿美元建设充电桩;纽约州要求2040年实现零碳电网。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进口光伏组件加征关税最高达49%,导致80%以上的光伏组件供应受冲击,本土电池产能规划缺口仍达30%。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碳捕捉与封存(CCS):北美CCS市场规模达26.7亿美元,占全球36.18%,例如Carbon Capture公司的Bison项目年封存能力达数百万吨。

清洁能源技术:特斯拉4680电芯量产,能量密度提升16%,成本下降14%;加州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领域与清洁能源结合方面具有优势。

循环经济:废弃锂电池回收率达95%,再生塑料需求增长30%,价格较原生塑料低20%。

结构性矛盾与挑战

供应链脆弱性:美国风电项目关键部件如叶片和传动系统面临25%进口关税压力,涡轮机整体价格上涨10%。

基础设施老化:全国6000万至8000万台配电变压器中近半数已超服役年限,清洁能源转型面临电网升级压力。

政策不确定性:联邦层面暂停风电审批和IRA资金发放,叠加税收抵免可能终止的预期,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三、中美绿色能源研究对比与合作潜力

互补性合作基础

技术互补:美国在太阳能、电动车、储能等领域技术研发深厚,但装备成本较高;中国拥有高效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市场互补:美国加州等州计划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需中国设备支持;中国需美国在碳金融、碳市场交易工具方面的经验。

政策协同:中美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合作空间广阔,例如共同推动甲烷减排技术部署、建立MRV体系和标准。

合作挑战与风险

贸易壁垒: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电池组件享受税收抵免,影响双边合作项目推进。

技术转让争议: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纠纷频发,需完善法规和机制平衡技术转让与保护。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政策波动性(如换届选举)可能影响气候合作成果,例如特朗普若再次当选可能危及中美气候共识。

未来合作方向

联合研发基金:集中攻克储能技术、氢能等关键领域,加速新兴产业开发。

绿色金融协作:通过绿色债券和可持续投资支持清洁能源项目,例如扩大“中美绿色基金”规模。

标准制定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清洁能源标准制定,提高技术输出与项目工程一致性。

第三方市场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可负担的清洁能源设备和技术,支持全球绿色转型。

中美绿色能源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发电

应用场景: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开发。

中美贡献

中国:全球最大光伏市场,2025年光伏装机容量预计突破8亿千瓦;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跨区域清洁能源调配。

美国:加州计划204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风电技术(如海上风电)领先全球。

合作潜力:联合研发高效储能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应用场景:通过AI优化电网调度,提升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光伏)的接入能力。

案例

中国:国家电网部署智能电表,实现需求侧响应,降低弃风弃光率。

美国:特斯拉“虚拟电厂”项目整合家庭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峰。

合作方向:标准化微电网接口,推动跨国电网互联。

二、交通行业:电动化与低碳化转型

电动汽车(EV)

应用场景:乘用车、商用车、公共交通的电动化替代。

中美贡献

中国: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主导电池技术(如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美国:特斯拉引领自动驾驶与快充技术,4680电芯量产提升能量密度。

合作潜力:统一充电标准,共建跨境充电网络。

氢能交通

应用场景:重卡、船舶、航空等长续航场景的氢燃料电池应用。

案例

中国:北京冬奥会期间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加氢站网络加速布局。

美国:加州推动氢能走廊建设,丰田Mirai燃料电池车商业化。

合作方向:联合研发低成本制氢技术(如绿氢电解槽)。

三、工业领域:深度脱碳与能效提升

钢铁与水泥行业

应用场景:氢基直接还原铁(DRI)、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替代传统高炉工艺。

中美贡献

中国:宝武集团试点氢冶金项目,减少碳排放50%以上。

美国:Carbon Clean公司开发模块化CCUS装置,降低水泥行业排放。

合作潜力:共享CCUS技术成本分摊模式,推动全球工业脱碳。

化工行业

应用场景:绿电制氢合成氨、甲醇等绿色化学品。

案例

中国:宁夏宝丰能源建成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44万吨。

美国:Monolith公司利用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生产“蓝氢”,替代天然气制氢。

合作方向:建立绿色化学品认证体系,拓展国际市场。

四、建筑行业:零碳建筑与智慧能源管理

建筑节能

应用场景:被动式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地源热泵等技术。

中美贡献

中国:雄安新区试点“近零碳建筑”,BIPV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美国:加州要求新建住宅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推动建筑储能普及。

合作潜力:联合制定建筑能效标准,推广低碳建材(如再生混凝土)。

智慧能源社区

应用场景:社区级微电网、电动汽车与建筑能源互动(V2G)。

案例

中国:青岛中德生态园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能源流。

美国:布鲁克林微电网项目允许居民交易多余太阳能电力,形成去中心化能源市场。

合作方向:开发跨平台能源管理系统,支持多主体参与交易。

五、农业与农村能源:分布式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农业光伏

应用场景: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模式,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案例

中国: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

美国:加州杏仁农场部署太阳能遮阳棚,同时满足灌溉用电需求。

合作潜力:共享农光互补设计规范,避免作物与光伏板冲突。

农村生物质能

应用场景:秸秆气化、沼气发电技术替代传统燃煤取暖。

中美贡献

中国:推广“户用沼气+太阳能”混合系统,覆盖超5000万农村家庭。

美国:AgEnergy公司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生物天然气,供应农村公交系统。

合作方向:开发低成本生物质预处理技术,提高原料适应性。

六、数据与通信行业:绿色数据中心与5G节能

绿色数据中心

应用场景:液冷技术、余热回收、可再生能源直供。

案例

中国: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采用风能供电,PUE(能效比)低于1.1。

美国:谷歌数据中心利用AI预测负载,动态调整服务器功率。

合作潜力:联合制定数据中心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全球认证互认。

5G基站节能

应用场景:光伏+储能一体化供电、智能休眠技术。

中美贡献

中国:华为推出“零碳基站”解决方案,单站年减排二氧化碳10吨。

美国:AT&T部署AI能耗管理系统,降低基站空载功耗30%。

合作方向:共享5G基站节能算法,加速全球部署。

七、金融与碳市场:绿色能源投资的催化剂

绿色金融工具

应用场景:绿色债券、碳期货、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

案例

中国: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8000亿元,支持风电、光伏项目。

美国:特斯拉通过碳积分交易获利超15亿美元,反哺研发。

合作潜力:建立中美碳市场互联机制,扩大碳资产流动性。

气候投融资

应用场景:公共资金引导私人资本投向绿色能源项目。

中美贡献

中国: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氢能、储能等领域。

美国:IRA法案提供3690亿美元税收抵免,吸引企业投资清洁能源。

合作方向:联合设立跨境绿色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

中美绿色能源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中国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地位:中国能源研究百强机构排名第一,主导多项国际清洁能源合作项目。

贡献: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碳捕集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例如参与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清洁煤技术研发。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地位:中美绿色能源论坛核心组织方之一,牵头新型电力系统研究。

贡献:提出“四化”转型路径(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推动能源系统低碳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位:能源研究百强机构排名第二,聚焦核能、氢能等前沿技术。

贡献: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UCREC)

成立背景:2009年由中美科技部、能源部共同成立,首批合作领域包括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

成果:完成华能碳捕集技术输出澳大利亚等产业化项目,形成国际技术标准。

二、中国知名企业品牌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SPIC)

地位: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旗下“氢腾”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国内首艘氢动力船。

布局:牵头长江氢能走廊项目,规划2030年前建成10座船用加氢站。

中国华能集团

地位:可控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创新:率先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秦山核电基地安全运行近100堆年。

宁德时代

地位: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锂电系统成本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以下。

贡献:通过“光储充检”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

金风科技

地位:全球风电整机制造龙头,兴安盟项目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

合作:与马士基签署长期采购协议,供应跨太平洋航线燃料。

三、美国知名研究机构

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研究院

地位:中美绿色能源论坛核心组织方,聚焦能源技术政策与系统优化。

贡献:主导加州零碳电网规划,提出“需求侧响应+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

麻省理工学院(MIT)能源倡议

地位:全球能源材料研究高地,开发出固态电池电解质新体系。

合作:与特斯拉联合研发干电极技术,降低电池生产成本40%。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地位:美国能源部直属机构,主导光伏组件效率测试国际标准制定。

成果: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化效率突破33.9%,创世界纪录。

四、美国知名企业品牌

特斯拉(Tesla)

地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超16%,引领智能充电网络建设。

创新:4680电芯量产使能量密度提升16%,成本下降14%。

NextEra Energy

地位:美国最大可再生能源运营商,风电装机容量居北美第一。

布局:计划2030年前投资500亿美元扩建储能设施,支撑加州100%可再生能源目标。

Plug Power

地位:全球液氢燃料电池市场占有率超30%,为亚马逊物流车队提供动力。

技术:ProGen燃料电池模块实现-30℃低温启动,适配极地科考车。

西门子能源(美国分公司)

地位:PEM电解槽技术领先者,绿氢生产成本低于2美元/kg。

项目:与希腊船东合作开发氢氨双燃料集装箱船,2028年交付后实现跨大西洋零碳航行。

五、中美合作典型案例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二期

领域: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成果:华中科技大学与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开发出第三代胺吸收剂,捕集成本降至35美元/吨CO₂。

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

合作:推动建筑能效标准互认,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采纳加州Title 24节能规范核心条款。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模式:中美技术转移典范,本地化率超95%,带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

中美绿色能源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中国绿色能源领域就业机会

技术研发与工程岗位

光伏/风电工程师:需求集中于组件设计、电站运维及功率预测。例如,钙钛矿电池研发岗年薪18-25万元,风电场运营需掌握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功率预测。

储能系统工程师:锂电池热管理、BMS开发及氢能电化学研究成为核心方向。宁德时代等企业招聘本科工艺工程师月薪1.2-1.8万元,亿华通博士岗年薪超40万元。

数字化电网岗位:国家电网2025年新增8万个“数字化电网”岗位,涉及虚拟电厂调度、碳配额交易及Python数据分析。

政策与市场岗位

碳管理师:生态环境部要求2025年重点控排行业强制配备,咨询公司碳足迹核算项目主管月薪3-5万元。

绿色金融分析师:需通过CFA ESG认证,熟悉可再生能源项目ABS发行流程,金融机构相关岗位需求增长显著。

国际合规与法律岗位:涉外律师需掌握欧盟《电池与废弃物法规》,跨国企业合规团队扩招。

基层与运维岗位

风电场技工:国家能源局“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带动10万基层岗位,高职院校风电场运营专业签约率达98%,实习期薪资8000元/月。

光伏电站运维:青海、宁夏等地岗位提供食宿及高原补贴,但需耐受极端气候。

二、美国绿色能源领域就业机会

清洁能源技术岗位

电池技术专家:特斯拉、QuantumScape等企业招聘固态电池研发人员,要求电化学专业背景及材料模拟经验。

碳捕集工程师:NextEra Energy等公司扩大CCUS项目规模,需掌握AspenPlus流程模拟及MRV体系标准。

氢能系统设计师:Plug Power招聘液氢燃料电池模块工程师,要求低温启动技术及极地科考车适配经验。

政策与金融岗位

ESG投资经理:黑石、贝莱德等机构扩大绿色基金规模,需熟悉欧盟碳关税核算及国际气候协议框架。

政府关系专员:企业需应对《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招聘熟悉联邦与州级补贴申请的专业人才。

国际标准制定专家:参与IEC、IEEE等组织的光伏组件效率测试标准修订,要求雅思7.0+及IEA报告分析能力。

新兴交叉领域岗位

AI+能源算法工程师:利用机器学习优化光伏电站运维效率,部分企业宣称AI算法可提升效率40%。

量子计算应用研究员:探索量子优化算法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IBM、谷歌等科技巨头布局相关岗位。

循环经济顾问:为企业设计废弃物资源化方案,如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员需兼具化学分离与自动化控制能力。

三、中美合作催生的跨境就业机会

联合研发项目岗位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方团队扩招200名等离子体物理硕士以上人才,参与核聚变技术研发。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二期项目聚焦碳捕集技术,招聘跨文化团队管理人才及国际技术转移专员。

跨国企业本地化岗位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聘供应链管理、本地化生产工程师等岗位。

西门子能源中国区管培生:扩招40%计划培养既懂德国技术标准又熟悉中国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组织与第三方机构岗位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招聘中美气候合作项目官员,协调政策研究与技术交流。

能源基金会:设立中美绿色能源对话专项基金,招聘基金管理、项目评估及报告撰写专员。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