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九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1-07 ~ 2025-11-08
举办场地:北京市 韩国庆州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日本造园学会、韩国造景学会共同主办的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是三国风景园林界非常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第十九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11月7日~8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由韩国造景学会具体组织。按照相关规定,我会将不组织非本单位人员前往参会,有参会意向的人员请按所在单位要求自行办理出国审批手续。

研讨会主题与专题

大会主题:“知行山水:东亚气候适应性园林新探索”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Mountain and Water: Alternative Landscapes for a Changing Climate in East Asia)

分会场主题:

—专题1: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

—专题2:技术与生态(Technology and Ecology)

—专题3: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会议语言

- 研讨会:英文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日韩风景园林研究现状

中国风景园林研究现状

生态化转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中国园林规划行业正从传统景观营造向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元领域延伸。例如,城市公园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技术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乡村项目中结合农田、湿地、林地构建复合生态带,提升区域生态韧性。

数字化工具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场地分析、方案模拟的全程数字化,缩短项目周期;无人机巡检与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植物生长、土壤湿度等数据,优化养护策略;AI算法则根据气候、文化条件自动生成多套设计方案,降低人工成本。

文化赋能与地域特色:园林规划不再追求“国际化风格”,而是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在地性特色的项目。例如,结合非遗技艺的榫卯结构景观、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植物配置等,既传承文化基因,又增强居民认同感。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园林规划市场已形成“生态修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四维增长格局。其中,生态修复类项目因国家环保政策支持,年复合增长率领先;城市更新领域则因“韧性社区”“抗灾型园林”需求激增,成为新兴增长极。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高端市场由国家级生态修复工程、国际文旅综合体主导,由大型央企与头部设计院主导,强调技术集成与文化IP运营。

日本风景园林研究现状

完善的现代园林设计理论:日本园林建设逐步向着更大尺度的景观建设方向发展,很多城市都制定了详细的景观管理计划,通过对城市景观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确定城市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景观的形象。同时,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始终秉承着总体发展理念,给人们呈现出整体的印象,真正实现景观管理有法可依。

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日本园林设计始终秉承“师法自然”的原则,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例如,日本园林设计师田芳数的作品“绿色津南中央庭院”就很好地将周边自然景色凸显在庭园中,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

精细化管理与社区参与:日本城市公园管理转型中,引入公募设置管理制度(Park-PFI)、公园协议会制度等创新机制,试图通过官民协同破解治理困境。例如,截至2021年,Park-PFI制度已在102处公园落地,带动民间投资超50亿日元;全国共设立111个公园协议会,推动公园规划与社区需求的对接。

生态功能与空间规划协同:日本在园林规划中注重生态功能与空间规划的协同。例如,182个地方自治体的“绿色基本计划”虽纳入公园管理方针,但仅36个实现与“绿地位置优化计划”的衔接,导致部分公园生态功能(如雨水调蓄)与周边城市空间脱节,未能形成绿色网络。不过,也有成功案例,如东京世田谷区通过“绿色植草沟+滞留渗透型绿地”组合,在冈本丘绿地、二子玉川公园等5处公园实现雨水渗透率90%、热岛效应缓解1.5℃的目标。

韩国风景园林研究现状

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韩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例如,在园林设计中融入韩国传统建筑元素、文化符号等,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打造具有韩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注重生态与可持续性:韩国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注重生态与可持续性。例如,在园林设计中采用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提升园林项目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韩国还积极推广智能灌溉、节能照明等现代技术,降低园林项目的运营成本。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韩国政府对风景园林行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等环节;同时,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园林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韩国风景园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日韩风景园林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中日韩共同方向

生态修复技术:三国均重视通过园林规划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如湿地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日本在森林景致和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深入,韩国则聚焦于土地保全与自然再生,中国则通过“海绵城市”等理念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案例应用:日本京都市利用i-Tree Eco模型评估行道树的经济价值(固碳量、净化空气等),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中国在乡村项目中结合农田、湿地构建复合生态带,提升区域生态韧性。

产业关联

环保工程:生态修复项目需园林规划企业参与设计施工,如河道治理、矿山修复等。

碳汇交易:通过园林植被固碳释氧,参与碳交易市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

中日韩共同方向

韧性城市设计:三国均关注城市抗灾能力,通过园林规划提升城市韧性。例如,日本研究“抗灾型园林”设计,中国提出“自然城市”理念(紧凑、生态、有机),韩国则结合智能技术优化城市空间。

社区更新:园林规划融入社区改造,如日本“公园协议会制度”推动居民参与公园规划,中国通过“韧性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产业关联

市政工程:城市公园、绿道、广场等公共空间设计需园林规划企业参与。

房地产开发:高端住宅项目配套园林景观,提升项目附加值。

三、文化旅游与遗产保护

中日韩共同方向

文化景观活化:三国均重视将传统园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例如,日本研究园林历史与文化保护,中国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项目,韩国通过非遗技艺(如榫卯结构)增强文化认同感。

文旅融合:园林规划与旅游开发结合,如中国“生态修复+文旅”模式、日本京都传统庭院旅游。

产业关联

旅游开发:主题公园、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项目需园林规划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园林遗产修复与数字化展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健康养老与社区服务

中日韩共同方向

康养景观设计:三国均关注园林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例如,日本研究“园艺疗法”和“芳香疗法”,中国通过植物配置改善社区环境,韩国结合老龄化社会需求设计适老化园林。

儿童关怀:园林规划融入儿童活动空间,如日本研究儿童友好型公园设计。

产业关联

医疗康养: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机构需园林规划提升环境质量。

社区服务: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设计需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五、农林产业与乡村振兴

中日韩共同方向

生态农业:园林规划与农业结合,如中国“乡村园林化”项目、日本“农田-森林-湿地”复合生态带建设。

植物应用:三国均研究园林植物在生态修复、文化表达中的应用,如韩国药用资源植物开发、中国乡土植物保护。

产业关联

现代农业:生态农场、观光农业等项目需园林规划支持。

乡村振兴:园林规划助力乡村环境整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教育与科研

中日韩共同方向

学科交叉:园林规划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推动理论研究创新。例如,日本通过GIS技术量化分析园林视觉特征,中国利用数字技术研究借景理法。

人才培养:三国高校均开设园林规划相关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产业关联

教育服务:高校、研究机构提供园林规划咨询、培训服务。

科研转化:园林规划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中日韩风景园林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日本知名研究机构与企业品牌

日本造园学会(JILA)

地位:日本风景园林领域核心学术组织,长期推动东亚园林文化研究。

研究重点:园林设计史、本土景观保护、景观园林生态评估(如使用i-Tree Eco模型量化行道树经济价值)。

国际合作: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韩国造景学会联合主办中日韩学术研讨会。

立教大学旅游学院

研究方向:园林设计史与本土景观保护,院长教授参与中日韩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报告。

成果:通过案例研究(如京都市庭院)探讨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公园的借鉴价值。

千叶大学园艺研究生院

研究领域:风景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交叉学科,强调技术整合与创新。

国际影响力:教授参与中日韩研讨会专题讨论,推动技术标准化。

企业品牌:EADG泛亚国际

背景:1981年成立于香港,英资背景转型为亚太地区景观设计领军企业。

业务范围: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修复,项目覆盖中国及东南亚。

案例:参与香港回归后城市景观更新,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发展。

二、韩国知名研究机构与企业品牌

韩国造景学会(KILA)

地位:韩国风景园林领域权威学术机构,聚焦景观设计与理论创新。

研究重点: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如乡村景观保护、智能园林设计)。

国际合作:联合中日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东亚园林文化交流。

首尔国立大学环境研究研究生院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全球智慧城市工程交叉学科,探索气候适应性园林。

成果:教授参与中日韩研讨会,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土化路径。

企业品牌: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地位:韩国生态园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企业。

业务范围:生态修复、文化旅游、景观工程设计,项目覆盖韩国及中国。

案例:首尔汉江公园生态修复项目,融合传统韩屋元素与现代生态技术。

三、中国知名研究机构与企业品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

地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国家级学术组织,主导行业标准制定与国际合作。

研究重点:自然城市理论(如王向荣教授提出的“紧凑、生态、有机”城市模型)、生态修复技术。

国际合作:联合日韩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东亚园林文化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研究方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生态修复,强调多学科交叉。

成果:教授参与中日韩研讨会,提出“文化与自然融合”设计理念。

国际影响力:与日韩高校建立联合研究项目,培养国际化人才。

企业品牌: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地位:中国首家园林上市公司,全球景观行业市值最大企业之一。

业务范围:设计、施工、苗木、养护运营、生态修复全产业链服务。

案例: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项目,融合生态修复与文化展示。

企业品牌: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地位:广东省著名商标,提供生态环境全产业链服务。

业务范围: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城镇建设、苗木资材供应。

案例: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企业品牌: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地位: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

业务范围:园林工程施工、景观设计、苗木种植、园林养护。

案例: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景观工程,体现现代与生态融合。

中日韩风景园林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设计类岗位

景观设计师

职责:负责城市公园、居住区、商业区、风景名胜区等项目的景观设计,包括概念方案、施工图绘制及现场指导。

要求: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植物配置、空间布局)、熟练使用CAD、PS、SU等软件,部分岗位要求手绘能力。

中日韩差异

中国:需求集中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绿地、生态修复项目(如海绵城市)。

日本:注重传统园林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如枯山水与智能灌溉系统的结合。

韩国:强调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表达,如将韩屋元素融入公共空间设计。

园林景观工程师

职责:参与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解决技术难题,确保设计落地。

要求:需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学等知识,具备现场协调能力。

中日韩差异

中国:侧重大型市政项目(如城市绿道、湿地公园)。

日本:在精细化施工(如石材铺装、植物修剪)方面要求更高。

韩国:关注可持续材料的应用,如再生木材、环保涂料。

二、施工与管理类岗位

园林项目经理

职责:统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协调设计、施工、甲方等多方关系。

要求:需具备项目管理经验,熟悉施工流程及规范。

中日韩差异

中国:项目周期短、规模大,需高效协调能力。

日本:强调“匠人精神”,对施工细节(如植物成活率、景观耐久性)要求严苛。

韩国:注重智能化管理,如通过BIM技术优化施工流程。

园林预算员/造价师

职责:编制项目预算、控制成本,参与招投标文件审核。

要求:需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掌握造价软件(如广联达)。

中日韩差异

中国:受政策影响大,需关注地方定额标准。

日本:预算需包含长期维护成本(如植物更换周期)。

韩国:注重性价比,需平衡设计效果与材料成本。

三、跨学科与新兴领域岗位

生态修复工程师

职责:参与湿地修复、矿山复绿、土壤改良等项目,运用生态学原理恢复自然环境。

要求:需掌握生态评估、植物选型、水土保持等技术。

中日韩差异

中国:政策驱动明显,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

日本:技术领先,如通过微生物技术加速土壤修复。

韩国:注重公众参与,如社区花园项目中的生态教育。

智慧园林工程师

职责: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设计智能灌溉、环境监测、景观照明等系统。

要求:需具备编程能力(如Python)、熟悉传感器技术。

中日韩差异

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大,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

日本:技术精细化,如通过AI算法优化植物养护周期。

韩国:注重用户体验,如开发AR景观导览系统。

四、教育与科研岗位

高校教师/研究员

职责:从事风景园林理论、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专业人才。

要求:需具备博士学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中日韩差异

中国:研究方向集中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日本:注重传统园林文化研究,如茶庭、枯山水的历史演变。

韩国:强调跨学科研究,如景观设计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企业研发岗

职责:开发新型园林材料、智能设备或设计软件,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要求:需具备创新能力,熟悉行业前沿技术。

中日韩差异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大,如东方园林在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突破。

日本:注重细节优化,如开发低维护成本的景观植物。

韩国:关注设计效率,如研发参数化设计工具。

五、政策与市场驱动的就业趋势

中国

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中和等政策推动行业需求。

市场热点: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文旅融合项目。

薪资水平:一线城市设计岗年薪15-30万,资深项目经理可达50万以上。

日本

政策支持:绿色基础设施补贴、传统园林保护法规。

市场热点:社区营造、老龄化社会适老化景观设计。

薪资水平:设计岗年薪约400-800万日元,资深工程师可达1000万日元以上。

韩国

政策支持:国家绿色增长战略、文化内容产业扶持。

市场热点: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

薪资水平:设计岗年薪约3000-5000万韩元,研发岗可达7000万韩元以上。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