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电子产业博览会 【已延期】

当前会议存在不限于举办时间、地点、日程、联系方式等变更,通常情况下会延期举行,请关注后续更新。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2-08-11 ~ 2022-08-13
举办场地: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CSOE)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庄松林
会议介绍

组委会高度重视此次展会地址及时间的变更,多次召开高层会议,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反复论证和商讨,在对展览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组委会协调了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的最近档期,现决定,将“2022第十四届中国光电子产业博览会”举办时间变更至 2022年8月11-13日,举办地点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2022年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6月27-29日北京·国家taptap下载官服登入举办, 本届博览会将继续秉承高规格、高水准,全面呈现红外微光技术与应用、激光与智能制造、光通信&光传感及物联网、光学&精密光学制造、测控技术与仪器、创新科技及实验成果、微纳制造展区、2022北京国际半导体与5G应用展览会八大主题展。

光电子产业博览会自2009成功举办以来,已历经13届,依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强大行业资源集群效应,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行业翘楚展示其最新成果及创新应用案例。

博览会亮点
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聚焦行业应用,为制造商提供新思路及解决方案,终端买家精准对接。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聚焦行业应用,为制造商提供新思路及解决方案,终端买家精准对接。

依托学会资源带来强大科研购买力,汇聚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国家工程中心,技术开发机构。依托学会资源带来强大科研购买力,汇聚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国家工程中心,技术开发机构。

将技术推向市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将技术推向市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

高端论坛聚焦前沿,论坛水准及规模得到业内极大认可,内容覆盖5G技术、芯片技术、智慧感知、激光技术与材料加工、红外技术、智慧驾驶等。来自不同行业专业听众将带来各种应用需求。高端论坛聚焦前沿,论坛水准及规模得到业内极大认可,内容覆盖5G技术、芯片技术、智慧感知、激光技术与材料加工、红外技术、智慧驾驶等。来自不同行业专业听众将带来各种应用需求。

专业观众
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通用工程技术,电子电气行业,IT产业,通讯行业,医疗,化工,石油煤炭、能源、冶金、机床等

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工业园区、高新区、产业基地、孵化器机构等

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市政府、各驻中国商会、行业协会商会、进出口贸易公司、投融资机构等

主题展区

激光器与智能制造装备主题展
创新科技及实验成果主题展
红外技术及应用主题展
测控技术与仪器主题展
精密光学与测试测量主题展
光通信、光传感及物联网主题展
微纳制造展区
2021北京国际半导体与5G 应用展览会

大会名誉主席

金国藩 院士 清华大学

金国藩,光学工程教授,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清华大学,工作迄今。后在德国爱尔兰根大学,英国赫瑞奥特大学做访问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主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仪器仪表学会与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当选世界光学学会副主席。 2014年当选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杜祥琬 院士 中国工程院

杜祥琬,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主持关于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其科技成果曾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

大会主席

庄松林 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

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邬贺铨 院士 中国工程院

邬贺铨,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2015年02月11日,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张广军 院士 东南大学

张广军,测试计量专家。中共党员。1986年、1989年和1991年分别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1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1996年5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副部长级)。

大会共主席 (以姓名音序排列)

陈良惠 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陈良惠,半导体光电子学家。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光电子实验室主任,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信息电子学部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褚君浩 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褚君浩,中国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红外物理学家。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滇元 院士 深圳大学

范滇元,激光与光电子学专家。九三学社社员。现任上海光机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兼任某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顾问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房建成 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主要从事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和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

黄维 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

黄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7年6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姜德生 院士 武汉理工大学

姜德生,中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任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12月,姜德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会林 院士 长春理工大学

姜会林,应用光学专家。中共党员。曾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军委科技委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光学系统设计、光学CAD技术、医用光学仪器、光电仿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卓有建树。

李天初 院士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天初,中共党员。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1981年和1991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历任中国计量院助研、副研、研究员。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吕跃广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吕跃广,1980年考入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总参张家口通信学院任教。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特种电子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在空间信息系统设计研制、微弱信号分析识别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现任中央军委科技委常任委员。

王立军 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立军,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集成光学与纤维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激光产品世界杂志、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杂志编委。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巍 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王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1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委,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所长/230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许祖彦 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许祖彦,激光技术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光学研究中有突出贡献,首先在国内实现激光全色投影显示,推动了我国大色域显示技术的发展。

姚建铨 院士 天津大学

姚建铨,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激光与电子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主要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研究,发展了高功率倍频激光的理论,发明的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确计算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并广泛应用 。

尤政 院士 清华大学

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主任、智能微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主任、未来芯片北京高精尖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余少华 院士 中国信息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余少华,光纤传输系统与网络技术专家,博士。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室副主任、院IP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烽火网络公司总经理、烽火通信公司副总裁、院副总工程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 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

周立伟,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中共党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北京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等职。长期在宽束电子光学、光电子成像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静态和动态宽束电子光学的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周寿桓 院士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周寿桓,著名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委,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国际IEEE高级会员。 在全固态激光、高光束质量激光、高亮度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等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