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安全、智慧、绿色、经济的新型交通运输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深入交流交通与能源融合的创新思路、发展方向,探讨解决在交能融合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技术难题,探索交能融合新路径,中国公路学会定于2024年6月6日-7日,在沈阳举办第二届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学术年会暨交能融合技术装备成果展。
会议主题:交能融合共发展,向新求质赴未来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与推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动这一进程。这些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培育、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领域的建设和升级。同时,也注重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输配电网络、石油天然气管道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交通和能源的运输和供应效率,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技术创新: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交通和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更高效、更环保的电池技术、驱动技术等,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同时,也鼓励企业探索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等,为交通和能源融合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二、市场应用与进展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在市场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重要应用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特性和低能耗的优势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首选。
- 新能源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纯电动公共汽车、电动出租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逐渐在城市中出现,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更为环保、便捷的选择。例如,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大规模引进纯电动公交车,有效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三、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 技术难题:目前,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相关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如电池续航里程、充电设施建设等。这些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来解决。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充电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仍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 公众认知度不高:目前,公众对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一些消费者仍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等存在疑虑和担忧。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涉及哪些行业或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是交通网络的骨架,也是能源传输和分配的重要通道。
能源基础设施,如输配电网络、石油天然气管道等,为交通领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充电桩、换电站等,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便利。
分布式光伏应用:
在交通枢纽场站以及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管。
利用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港口、公交、桥隧、高速、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场地)推进光伏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推动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如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电力变换与控制技术、新能源牵引网群控制技术等。
打造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驱动下的完整闭环技术理论体系,为轨道交通的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开展交通和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
参加国际氢能委员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氢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绿色交通和能源安全:
推动交通行业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保障能源安全,通过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一、研究机构
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
成立时间:2018年6月9日
依托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支持部门:科技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
主要任务:推动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融合发展,搭建政策决策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划、交流共享三个平台,破解能源交通领域内的改革发展难题。
二、企业
湖北交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8年7月16日
注册资本:2000万元
主要业务:新能源汽车充电平台——“楚道易能”新能源品牌,推动“油气电氢全品,光储充换全链条”的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浙江交投中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原浙江交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6年3月17日
注册资本:6亿元
主要业务:综合能源管理,包括光伏、储能、充电桩、集热制冷等能源设备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碳资产管理。
四川蜀道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前身:四川成渝教育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2月成立)
更名时间:2022年6月2日
注册资本:4.8亿元
主要业务:立足高速公路新能源项目建设运营,构建“充电换电、电池银行、氢能源”三大新能源业务板块以及科研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协鑫集团:
主要业务:风光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清洁能源、移动能源产业新生态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深圳巴士集团等合作,推进新能源车辆销售、租赁、运营业务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