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是传统金属成形工艺之一,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长期以来,锻压行业的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四链”的安全稳定。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锻压行业应抢抓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锻压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为促进锻压行业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加速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产出,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快产业的改造提升,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主办,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4中国锻压活动周” (以下简称“活动周”)拟于2024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主题为“协同融合,向‘新’而行”。此次活动周拟设置学术交流、技术/装备/成果展示、产学研用对接活动等多个环节,同期召开塑性工程分会第十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
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积极参会交流。
欢迎各企业、研究院所、机构及优秀成果积极参加技术/装备/成果展览展示。
欢迎各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协办,助力活动周成功举办。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锻压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锻压研究现状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制造业的发展,锻压机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锻压设备在汽车、飞机、造船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促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为锻压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锻压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控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锻压机械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此外,新型的锻造压力机通常具有高自动化、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点,可以满足环保要求,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锻压机械的性能,也促进了锻压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然而,锻压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锻压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对锻压机械行业产生了影响,导致部分企业面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锻压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也是推动锻压研究发展的重要举措。
锻压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锻压研究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首先,汽车制造业是锻压工艺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锻造技术,可以制造出高强度、高耐磨的发动机零件,以及车轮、车桥等关键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航空航天行业对锻压工艺的需求也非常高。该行业对零件的质量和性能要求非常严格,而锻压技术能够制造出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发动机零件、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从而确保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锻压工艺在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行业中,锻压技术被用于制造各种关键零部件,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要求的需求。
锻压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在锻压研究领域,国内外都有一些知名的机构和企业。在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是这一领域的知名科研机构。该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较早从事锻压机械研究的机构之一,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实力。
此外,在锻压设备制造方面,中国也有一些知名的企业。例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较大的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其数控机床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北一机床BYJC(北一(山东)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具有竞争力的机床制造与服务供应商,其机床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齐二机床)是中国重型机床的龙头企业之一,其重型机床及锻压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企业和机构,中国锻压研究领域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它们共同推动着中国锻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企业和机构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