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定于2024年8月9日至13日(9日全天报到)在哈尔滨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水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海洋场波动场前沿科学中心和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
会议旨在交流流体力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流体力学学科发展、繁荣流体力学科技事业。热忱欢迎广大从事流体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研究生踊跃投稿,并莅临本届盛会!热忱欢迎流体力学专业相关公司厂商赞助和参展!
会议组织机构
(按姓氏拼音排序)
大会主席:何国威 杨德森
顾问委员会:
陈十一 邓小刚 樊菁 符松 郭尚平 李家春 林建忠 刘桦 陆夕云 孟庆国 沈清 唐志共 吴有生 夏克青 周恒 周哲玮 郑晓静
学术委员会:
主任:周济福
副主任:
丁航 倪明玖 邵雪明 许春晓 赵宁
委员:
陈坚强 李新亮 刘青泉 刘应征 刘曰武 刘赵淼 潘翀 钱丽娟 司廷 苏彩虹 陶建军 万敏平 王本龙 王春 王晶 王一伟 魏进家 郗恒东 徐昆 杨超 杨越 杨云军 余钊圣 詹杰民 张阿漫 张凯 钟云波
组织委员会:
主任:张阿漫
副主任:段文洋
委员:
康庄 李晔 刘云龙 李国瑞 倪宝玉 孙龙泉 孙士丽 王超 王诗平 赵彬彬 曾庆允
秘书组:
李帅明 付仁 任少飞 田昭丽 熊骋望 仲强 张帅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流体力学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流体力学发展现状
科研与应用:近三十年来,中国在CFD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诸如高精度算法、大涡模拟、高超声速流动模拟等关键领域,中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科研挑战:尽管在物理建模、网格技术、可视化技术、CFD工业软件等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但这些挑战并未阻碍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流体力学领域继续探索和创新的步伐。
国家战略:为了实现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内的航空航天飞行器、水面水下舰船、动力能源、地面交通等领域迫切需要完成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这为CFD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性能计算: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计算概念的不断涌现,如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CFD的发展进程有可能迎来根本性的改变。
发展规划:有鉴于此,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和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全国力量进行了多次研讨,制定了CFD 2035发展愿景,明确了具备灵活应对典型需求的能力、基于物理机理的数理模型的完善、CFD软件与高性能计算的协调发展等重点发展目标。
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在深圳的成功举办,汇聚了全国1100余位专家学者,展示了流体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何国威院士在会议的欢迎辞中强调了学科发展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呼吁参会专家为流体力学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凸显了流体力学教育的重要性。
流体力学领域有哪些实践案例
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流体力学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水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通过水轮机转换成电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水流的压力、流速和流量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控制,以保证发电效率的同时确保安全运行。
空调和制冷设备:在这些设备中,流体力学用于设计和优化热交换器和气液两相流动,以提高热效率和冷却效果。例如,冰箱中的制冷剂循环就是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实现的。
污水处理: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流体力学用于分析污水的流动、混合和分离现象,以优化处理效果和节省能源。例如,污水处理厂中使用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就需要对流体的流动和沉积规律有深入的了解。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以捕获风的动能并转换为电能。这需要对流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有精确的分析和计算。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流体力学用于研究飞机的气动性能、火箭的推进效率以及卫星的轨道力学等。例如,飞机机翼的设计就依赖于流体力学中的升力原理。
医学和生物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流体力学用于研究血液流动、心脏泵血机制以及肺部气体交换等。例如,通过流体力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病患者的血流状况,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流体力学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噪音的传播等。例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考虑风速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866号